第六十七章 埋下一顆大雷(二合一)(第1/4頁)
章節報錯
成都府衙。
楊尙謙卑地跪伏在堂下。
“外臣楊尙拜見天朝皇帝陛下,願皇帝陛下萬壽無疆。”
楊尙就是大理楊家的族長,大理白族是第一大族,段家、高家、楊家、董家都是白族人。
而楊姓在白族中佔據了足足三成人數,當年南詔高階官員有兩百餘人,楊姓就佔據了五十三人,南詔德化碑上二十個人物,姓楊的就有十一個。
也是因為如此,楊家不管在之前的南詔,還是現在的大理,地位都很尷尬。
楊家強嗎?
強,但真正攀頂的卻沒幾個。
就是因為楊家太強,不管是當年的南詔王還是現在的大理段家皇帝都不能不用楊家,也不敢重用楊家。
段家皇帝不是沒有想過聯合楊家對付高家,但是真的搞定了高家,楊家誰來對付?
高家的崛起是因為從龍,開國功臣,崛起也就二三十年的事情,沒有什麼根基。
楊家是強了幾百年的大族,真要讓楊家崛起,段家能不能當皇帝都難說。
故而並非段家不知道用楊家來對付高家,而是不敢。
直到中原的插手,段家才敢與楊家合謀。
畢竟唯有中原,才能壓得住高家與楊家。
“免禮,看坐!”
羅幼度示意楊尙入座,暗自好笑:大理的高家、楊家都在聯絡自己,賣國賣地飛起。
唯獨段家一點表示都沒有。
是因為不想表示,不想抱中原大腿嗎?
不,是因為沒資格。
高方奈何不得楊家,還奈何不得段思聰?
這回到大理便將段思聰變相軟禁了。
楊尙不敢正視上首的中原天子,瞄了一眼,正襟危坐。
羅幼度道:“朕已從馬帥口中得知令郎在東川郡一事上的配合,朕甚是欣慰。對於高家,朕並不信任,東川礦場的運作,還得你們楊家,擔待一二。”
楊尙高聲道:“外臣必不讓皇帝陛下失望。”
他說著起身帶著幾分謙卑地拜服於堂前,道:“外臣雖遠在南疆,卻酷愛中原文化,嚮往天朝上國之繁華,年少志願便是入中原求學。若唐玄奘一般,向中原求得孔孟經典。只是家國動盪,不便遠行。現有一子,叫楊允仁,與外臣一般,痴迷中原文化。不知可否隨陛下如中原求學?”
楊尙言語中透著對中原的崇拜,對中原的嚮往。
羅幼度心領神會,他想到了當年的南詔王皮邏閣。
隋末唐初洱海地區有六個實力較強的小國,分別被六個國王統領,被稱為六詔,分別是: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蒙舍詔。其中蒙舍詔在諸詔之南,稱為南詔。
南詔之所以能夠崛起,一統六詔,便是因為皮邏閣不斷地跪舔大唐。從而得到了大唐的支援,一統了六詔,才有了南方一霸。
楊尙如此謙卑,想必所謀甚大,大有可能想要成為第二個皮邏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