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對於王彥升、羅彥瓌的懲處傳達殿前司各處。

王彥升因狂妄悖逆逐出殿前司,羅彥瓌口不擇言,降兩級打二十軍杖。

在趙匡胤、趙匡義兩兄弟的配合下,王彥升、羅彥瓌非但沒有因為受到懲處而心懷不滿,反而對於趙匡胤的大恩大義感恩戴德。

殿前司上下原本對趙匡胤偏袒王彥升心存質疑,覺得他處事不公。

卻不想只是一回頭,趙匡胤就將之逐出了殿前司,一點餘地都沒留,軍法之嚴峻,莫不凜然。

本來趙匡胤在殿前司就威望極高,這一下更添了幾分威勢。

石守信、韓重贇自然也有了交代,無話可說。

殿前司此次的風波也漸漸消散。

在一旁吃瓜看戲的羅幼度,見到這結果,也暗暗感慨趙匡胤、趙匡義面對這突發事件,應對的確實得當,將自己的損失減至最小。

唯一受委屈的也就是石守信了。

“不過……”

羅幼度嘿嘿一笑,心道:“未來的日子有你忙的!”

表面上看此事趙匡胤、趙光義是受到了無妄之災,好好的自己的親信嘴欠惹了石守信,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事情。

但實際上與趙匡胤平素的處事風格離不開的。

趙匡胤豪俠義氣,對下有恩有義有賞無罰,對於屬下過於縱容,導致了他們的本性得到了釋放。

這方面從歷史上杯酒釋兵權之後的發展就可以看得出來。

很多人都稱讚趙匡胤仁德是歷史上為數不多不殺功臣的仁德皇帝,但是根本沒有人細究那些功臣在給趙匡胤收繳了兵權,下放到地方享受榮華富貴時,幹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

這些大將沒有了兵權,又無戰可打,就開始禍害地方百姓。

趙匡胤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故而有後人評價說“趙匡胤這個仁主幾乎善待了所有人,兄弟、功臣、士大夫,唯獨漏掉了百姓。”

在這方面羅幼度自認比趙匡胤做得更好。

貪婪是人的劣根,或是貪財或是貪權或是貪色或是貪名,更有甚者一切皆貪。

幾乎無人可以避免。

哪怕聖人也是如此,最大的不同是正常人只能做到約束慾望,而聖人有本事剋制慾望。

羅幼度約束自己的同時,也會適當地約束自己的屬下。

貪財?

正常薪俸不夠,就發福利,還是不夠,問他要都行。

總之不能去幹違法犯忌之事。

貪色?

是甜水巷的小姐不夠奔放,還是大周的官妓不夠動人?

何必禍害良家?

至於貪權、貪名,畫大餅,餵雞湯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