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界修士征戰諸天期間,趙千羽沒有靠自己超越仙王境的力量去打順風仗,而是獨自坐鎮大後方,守衛三界通道。

昔日仙域一方對抗黑暗,修行界強者凋零,荒天帝一劍斷萬古,斬開諸天和三界的聯絡, 留下一個相對完美的修行世界,為後人爭取時間。

而如今,三界已經足夠強,強到主動暴露在諸天的視野中,但也因此在無形中觸發了荒天帝預設的解封條件。

征伐諸天,因果甚大,不可能不引起界海強者們的注意, 或仇視,或好奇, 或認同。

二十萬年間,無數強者沿著界海中的古路過來到三界,一茬接著一茬,陸續有上百名王級高手抵達。

這些高手中,有的是為報仇而來,因為他們的親朋故舊死在這場大戰中;有的純粹是來看看三界為什麼能培養這麼多強者,值不值得投奔。

對於前者,趙千羽只能一律賜予他們死亡,因為雙方沒有和解的可能。

為親友報仇沒錯,但他們的親友都是因為拒絕諸天統一,負隅頑抗而死。

在趙千羽的立場上,這類人目光狹隘,抱著眼前小利不放, 是必然要被歲月長河所埋葬的,即便不死在三界大軍的鐵蹄下, 也得死在黑暗大祭中。

早晚都是死,不如早死早輪迴——錯峰排隊,減少排隊時間。

即便是弱小的生靈也可以有生存之道,而傲慢狹隘、夜郎自大的生靈只會自取滅亡。

並非所有的生靈都智商健全,可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二十萬年的大戰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哪怕三界的大軍展示出了足夠的實力,提出了和平統一的方案,依舊有強大的王族不服氣,聯合起來對抗三界大軍。

這些人習慣了在一隅之地稱尊作祖,只想維持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讓他們突然成為別人的下屬,他們又怎麼可能甘心呢?

對三界大軍而言,留著這些人也是禍害,不除掉這些人就無法使諸天強者齊心協力,共同對抗黑暗。

立場不同,結論也就不同,我之英雄,亦是敵之仇寇。

趙千羽這位三界領袖,在許多大界中都是魔頭、劊子手一類的稱呼, 他本人都從那些前來偷襲的喪家之犬口中聽膩了。

喪家之犬們正面戰場打不過, 便想著偷襲三界大軍故鄉的老弱婦孺, 以此洩憤, 殊不知這種事早就被趙千羽提前預料到了。

異域這種能正面打贏的,都還偷襲老弱婦孺,讓九天十地上演人間慘劇,這些正面打不贏的又怎麼可能不偷襲呢?

戰爭是殘酷的,趙千羽從未低估敵人的不擇手段。其他人有透過諸天戰場來磨礪己身的需求,趙千羽卻沒有,因為沒有跟他同一層次的對手。

由他一人親自守老家,是效率最大化的做法。

來犯之敵被趙千羽盡數掃滅,對三界充滿好奇的強者則是被趙千羽收服,成為魔域的部將。

………………

仙域中,一株萬道樹受趙千羽的準仙帝光影響,成功進化為世界樹,生機勃勃,鬱鬱蔥蔥,進一步鞏固這方大界,凝練萬道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