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絲莉注視著馮不知,她發現馮不知的氣質發生了一些莫名的改變。

馮不知擁有著兩個意識。

一個經常露出陽光燦爛笑容,給人一種陽光帥哥的感覺,但如果瞭解馮不知的話,就會知道這種陽光笑容本質上是一種魔鬼般的微笑。

另一個經常露出充滿慈悲的神情,給人一種寧靜祥和的感覺,似乎只要呆在他旁邊, 內心就會變得平靜,但如果仔細瞭解的話,就會知道馮不知可以一邊露出這種慈悲的表情,一邊進行魔鬼般的血腥屠戮。

是的,馮不知雖然擁有兩個意識,但在茜絲莉看來,這兩個意識的本質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茜絲莉猜測也正是這樣, 馮不知才可以隨時隨地的將兩個意識融合或者拆分, 並且沒有什麼分裂意識的副作用。

而現在, 馮不知的氣質又產生了新的變化。

馮不知的表情發生細微的變化,有種達摩慈悲的感覺,但這份慈悲有種虛無縹緲的感覺,莫名的,她感覺馮不知面目有些模糊,而當她仔細觀看,卻發現馮不知的面目又變得無比清晰。

馮不知露出輕笑,他的意識已經沉浸在覺醒的記憶之中。

或許是此次覺醒花費的時間比較漫長的關係,這份前世記憶要更為清晰,並且相比達摩的記憶,這份記憶還有著一些特殊之處。

他的這份記憶來自於春秋時期,記憶的主人公姓李名耳, 出生於楚國苦縣厲鄉。

與達摩不同,李耳並沒有什麼修行上的經歷, 本質上就是一名凡人, 他曾擔任周朝守藏室之史,博覽群書, 預料到了充滿戰亂的未來。

春秋末期,天下大亂,周王朝愈發衰微,他動了辭官歸隱的念頭,於是騎青牛西行。

這段歷史,其實馮不知在歷史書籍中讀到過。

不過書籍中並沒有記載李耳在騎青牛西行的過程中進入了一個奇特的夢境。

那個夢境亦幻亦真,好像是假的,卻又似乎是真的。

夢中的他不再是李耳,而是三清之一的太清道德天尊,為鴻鈞的大弟子,擁有通天徹地的無上神通,道場位於三十三外天的太清仙境。

他創立人教,不過因為無為而治的理念,將人教交給師弟玉清元始天尊代為管理。

而這,也讓他所創立的人教偏離了他最初的設想。

並不是說無為而治不行,而是無為而治過於理想化了,想要達到真正的無為而治需要一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

如夢似幻的夢境隨之消失, 他有所感悟在函谷關留下了一篇《道德經》,最後騎青牛西出函谷關歸隱於景室山。

……

腦海中轉世記憶完全清晰,馮不知睜開了眼睛,他的此次覺醒記憶很成功,靈魂之火一分為三,他一直壓制的境界也停止了繼續突破。

馮不知輕嘆了一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茜絲莉疑惑的看著馮不知,與當初馮不知覺醒達摩記憶時誦唸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差不多,此時的馮不知再次說出了一段她難以理解的話語。

那篇經文給她帶來了一種寧靜祥和的感覺,而這段話語則讓她產生了一種深邃縹緲的感覺。

谷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