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加料(第2/3頁)
章節報錯
似乎他自己的三觀和道德仁義,才是世間真理, 但凡瞧見什麼看不過眼的,
直接以自身的三觀和道德仁義,去嚴苛的規範其他人,對自己卻不做什麼嚴格要求。
他要是真的也能做到自家心中的道德仁義標準。
那就不會去結交什麼劉邦,就算過後結交了,在劉邦坑了他第一次以後。
直接分道揚鑣才是正理,而不是繼續的添下去。
如果真要按照他自身的道德仁義,那就該直接投入項羽陣營。
縱然項羽最後會淪落為拔劍自刎的結局,也該理所應當的陪兄弟戰到最後一刻嗎!
何況有了他自己的相助,項羽就真的會輸?不一定吧。
結果,他自己也根本做不到所謂的道德仁義,反而還要強加到別人身上。
如此寬於待己,嚴於律人,如此雙重標準,也難怪最後會以悲劇收尾,這就是活該!
他和玉漱的下場早有預見。
作為曾經統帥三軍的將領,難道不知道三軍陣前,最忌諱搖擺不定,優柔寡斷嗎!
要麼就專注於保全自己,拐走玉漱之後直接強制私奔,遠走高飛,在猶豫,在怕什麼。
身為現代人的易小川,難道不知道圖安最後還是會很快滅亡了,玉漱進進宮和親,就是在白給。
這都決斷不出來。
這頂綠帽子,他不戴,誰戴!隔壁老王嗎!
風席染看著易小川現在臉上依舊出現猶猶豫豫的神情,似乎遇到什麼難以抉擇的事情。
心中是萬般的冷嗤。
本性如此,也難怪對待愛情,興致來時,似乎可以做到渾然忘我,不顧一切的狀態。
一旦熱情稍退,卻又開始畏首畏尾,簡直就不是個東西。
並且,對待別人的犧牲,可以心安理得的做到視而不見,一到要自我抉擇時,卻再無勇氣。
呂素的一死,換得不過兩滴眼淚,結果說的話,恨不得還不如得了瘟疫死了算球了。
什麼卻還是不必為他而活。
聽這話,白眼狼,忘恩負義,加在易小川頭上的話,絕對不過分。
過後,又一邊批判著呂雉的虛偽,卻一邊親手製造著玉漱悲劇的一生。
玉漱硬是被困在一個死寂無人的地方,生生做了兩千多年的活寡婦,最後,更是被易小川間接給害死。
從他穿越到秦朝後的種種作為,就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