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的更新到此結束,下一次的更新在5月3號,又到了每卷一次的廢案與自我批判環節。

啊,第零卷,第零卷。這個故事確實是一切的起始,不光是時間線上阿策最先經歷的冒險,也是這一整個故事的起源。

在蒼都這本書開始之前,在第一個字元敲下前,甚至在這本書的構思出現之前,我就在寫貼子的閒暇之餘思考著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包括利用所有人的幕後大boss,在迷霧中若隱若現的龍,在絕望盡頭挺身而出的勇者機器人,有騎士、魔法、古老傳說以及在都市裡闖蕩冒險的偵探。那時我覺得哇塞這點子太他媽棒了,於是我在一次又一次的想象中給它加上了許許多多的滿載中二幻想的點子,比如說超厲害的黑劍啊,酷炫的黑衣服啊,還有充滿悲劇美感的壞結局啊……

那時我沒有真正理解到我在構思什麼。我只是覺得這很coooool,這很時髦,這一定會是個很帥氣的故事。在我真正打算開始寫時這個故事成為了一切的開頭,一個“前傳”。而在我動筆敲下第一個字前我猶豫了很久很久,我是否應該從這個前傳故事直接動筆開寫?

一年前的我在那時選擇了“不”,我要把它放下,放在一段時間後,或許2~3卷的故事結束後再寫。我認為自己還沒有足夠的筆力去把這個點子寫好,我認為那時的我必然會讓這一切呈現的不甚理想。所以最終這個起始的故事被挪到了中部,成為了實質上的第五卷,而我也在這個過程中深切體會到了構思與實際寫作之間的衝突究竟有多大。

寫這一卷時我感覺自己像在戴著鐐銬掘墓,這個墓穴的各方尺寸都是我在之前的故事中定好的,精細到了方方面面以至於我不得不列個清單來記錄我一定要描寫的東西。我從未想過我一年前為了時髦隨手寫下的點子會為一年後自己製造出如此之大的困難,比如王國有4個創界,比如他們在王國探案,比如拂曉騎士是創界巔峰,比如王國崩壞這個從根子上就註定是壞結局的設定,這所有的一切都註定了我正努力建造的是一個墓穴而非什麼美倫美央的地宮,它的最大用處就是讓我在筋疲力盡後能進去躺好,用棺材板把自己蓋上,然後在地下發出一聲哀婉幽怨地呼喚:

“完成了……結束了……”

聖王在上啊。

這根本就是一個陷阱。一年前的我給自己挖了個大坑而現在的我不得不硬著頭皮往裡跳,故事是我最討厭的悲傷基調,篇幅必須儘可能縮短以減小讀者的不耐,最糟的是前傳的性質註定了這個故事不會有太大驚喜,因為結局大家都已經知道了!還有什麼是比寫一個大家都不期待結局的故事更難動筆的呢?

這種種因素都使得這一卷在各種意義上對我來說都很折磨,但萬幸的是它總算結束了,而現在回頭來看這個墓穴,我不得不說他在各方各面都不那麼盡善盡美……但總體來看居然比我之前搭得那幾棟樓漂亮一點。一點點。

當然它仍有許多缺點,我們先從反思開始。

這一卷中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角色們的挖掘不那樣完整,都市的描繪也沒有那麼深入。

蘇佩比亞這個地方有許多值得一寫的組織與場所,但篇幅限制導致我不得不將視角集中在騎士團,而讓王室與法師成為畫面中的點綴。給法師學院設計的許多段子壓根沒用上,我本來給老法師設定了一扇要為它吃泡泡糖才能開的活靈門來著……法師學院裡面本來有很多幻靈遊蕩來著……這些都沒來得及寫而匆匆帶過,實際可惜。

這一卷有許多許多的登場角色,騎士團去掉奧莉安娜與艾蘭迪婭也仍有5人,王室算上安妮女王有4人,加上老法師與學徒,加上教團的各位反派角色,使得這個定死篇幅的前傳中涉及到了過於多而廣的人物。這些角色想要各個塑造地盡善盡美是不太可能的,篇幅限制註定讓我們需要作出取捨,於是騎士團的各位就只得靠中期決鬥之日的一兩個畫面來表現一下了(薩拉甚至沒找到合適的高光時點),安妮女王明明是個很值得一寫的角色也無奈墊掉了,而簡……簡·狄埃拉……就在這種倉促地安排下塑造的有那麼點不太理想了。

好吧,我坦白承認,簡·狄埃拉的塑造真是不太好。她有著自己的背景故事與故事線,她在設計上是一個用於襯托拂曉與阿策的配角,但是她在各種意義上都太不討喜了。她在印章案的出場就帶來了一個很糟糕的初印象,這個案件的設計實在是不算高明以至於讓簡小姐自己也顯得有些不太聰明。而在初印象惡劣時,之後再去展開講背景故事也只會有一種不耐煩的效果,可以理解,但很難認同。而在黑化後她的戲路是“嫉妒”……這就是一個……從根子上就比較low的概念了。

把嫉妒這個不討喜的概念寫好,寫到令讀者們“喜歡”需要非常深的筆力,我認為自己還沒有達到這個水準。因此簡在黑化後也只擔任得起一個道中boss,顯現法使的戰鬥打到現在大家也都看膩了沒什麼驚喜,平淡收場。一個反派可以不討人喜歡,但不能只不討人喜歡。可以說她的塑造失敗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後續,這個就留到廢案在講。

另一個問題,當然就是我們強得離譜的大反派團體了(笑)。無相是一個很強的反派,但是就如他自己所說,他的強不體現在正面爭鬥上,而體現在背後操盤上。他的劇場在精心準備後可以達成非常驚人的效果,即使如此他也不得不以身涉險去做奪舍格式化記憶記憶恢復這一套驚險的操作去博勝利。他對於每一個敵人每一個對手都做了無比細緻的研究,用人心中的弱點將他們一一擊潰,化作傀儡。他無疑是個很棘手的敵人,甚至可以說是本書目前為止最強的反派,但正因如此他的身上也存在問題。

那就是他幾乎沒有弱點。他不擅長正面戰鬥他就不打正面戰,他不在意顏面因而可以去親自陪“小角色”們演戲,他連自己的記憶都不在乎他也不吃嘴炮,他的無常法註定他站上舞臺就是勝利的一刻。無相的劇本做得嚴密,他的謀劃也很嚴謹,有心算無心之下他的勝利是一個非常“合理”,至少符合劇中邏輯的事情。

但是合理不代表認同。這種一點點收網的形式顯得主角團的作為有一種“無用功”的感覺,好像敵方在單方面打擊主角團而大家都無計可施。正因如此我才在後期增加了“劇本”與故事的互動,無相也有失算的時候,他也不得不去改變計劃,做出彌補。我想如果這個“失算”在更前面一點也有體現的話,互動性會不錯,但那樣的話無相算無遺策的形象也會在更早之前崩盤,這也是一種無奈的取捨。

我想反派可以強,但毫無弱點的強是不好的,會顯得很掛。無相在後期暴露出弱點之後,我感覺讀者情緒是好許多的(笑),這點在之後的反派設計中會得到改進——畢竟全書也不會再出現第二個混沌劇場這麼“過分”的無常法了。

另外一個額外問題就是第四卷時總結過的老生常談的臨陣開掛,這個真的真的真的沒辦法了因為這個故事的基礎,一切的基石就是“奧莉安娜臨陣創界”與“阿策最後拔劍”這兩個在許久前就不斷在故事中出現的情節,我沒法避開這兩個來寫啊……所以我才說這是個墓穴嘛,知道有坑也只能往裡面跳。下一卷,真的,不會再有,這樣的掛了。下卷決戰會盡量注重雙方的策略互動的,我保證。

那麼反思環節就到此結束了,來說說其他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