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的頒獎典禮......”

“提名肯定是值得一個提名,至於......畢竟資歷還稍淺了些,不過也不好說。”

“他今天剛滿二十七歲吧,嘖......”

側耳聽著來自身旁、夾雜在掌聲中的討論,劉振洲低低一笑。

顯然,與他抱有同樣想法的人並不止一個。

大銀幕暗下,影廳內的燈光重新亮起。

劇組的一眾主創人員,在主持人的引導下重新回到臺上,向著臺下的觀眾微微鞠躬。

本已漸漸低下去的掌聲重新熱烈起來,甚至多出了些喝彩聲。

望著與松樂生一起站在大銀幕前居中位置的那個年輕男人,劉振洲還是忍不住輕輕感嘆了一聲。

二十七歲.......

單純從人氣紅火的角度而言,二十七歲並不算早。

尤其在所謂的養成系偶像明星越發受到歡迎的今天,這個年紀大概約等於“退休”。

但如果將之與演員的最高榮譽放到一起,這個年紀又顯得分外年輕。

即便虞滄並不一定能夠拿下,但當身旁這些影評人、圈內人開始認真思考這件事的可能性時,就已經是對這個演員的巨大肯定。

臺上。

洞察到影廳內觀眾們的反應,主持人微笑著按照預定的流程開始採訪。

首先是在她的提問下,由主創分享一些拍攝時的趣事。

這部分內容都是提前安排溝透過的,無甚出奇之處。

一直到媒體與觀眾粉絲提問環節,虞滄的精神才重新集中了些。

在主持人的點名下,一位約莫三四十歲的男記者起身。

“松導演你好,我是文星週刊的記者羅通,不知道在您的心目中,對這部電影的票房預期是多少呢?”

松樂生一怔。

說實話,《一念無明》是他的第一部院線電影,他心裡哪有底呢?

況且,這還是一部純粹的文藝片,即便口碑很好,各大院線在排片量上也仍會相對謹慎。

商業成績,本來就是文藝電影的弱勢所在。

但如果這時候直接“認輸”,那更會加劇影院在排片量上的猶豫。

所以斟酌之後,他也只能稍顯含湖地道,“票房成績,我相信觀眾會給出一個最真實的答桉。”

但這種回答顯然不能讓這個記者滿意。

正當他皺著眉頭要繼續追問之際,虞滄指尖輕敲了一下話筒。

彭彭的輕響將所有人的目光匯聚過來。

“松導演與我們劇組的所有人,自然都希望《一念無明》能有一個好的商業成績。”

“但在商業成績以外,我們拍攝這部電影的初衷,更在於為社會大眾創造出有價值的文藝作品。我們希望透過這部電影,讓更多觀眾看到、理解躁鬱症這個少數群體,讓我們的社會環境更加包容。”

羅通張張嘴,一時竟說不出話來。

雖然虞滄同樣沒有給出任何明確的答覆,但這個年輕男人卻悄然將話題的重心轉移到了電影更深層次的社會影響方面。

讓他想繼續追問都顯得不太合適。

人家在追求社會影響,你卻問人家能賺多少錢,自己身為媒體的格調一下就降下來了。

看著這個臉上帶著淺淺笑容的年輕男人,羅通就好像看到了一隻狡猾的狐狸。

他突然回憶起自己年輕時,某個老師教過他的一個技巧。

面對別人提出的刁鑽問題時,不要糾結於問題本身,而是要在回答中不卑不亢地展現表達出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