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科學家】分支之一(第1/3頁)
章節報錯
就彷佛一塊乾涸的海綿。
香奈子瘋狂地從林可這裡吸取、榨乾自己沒接觸過的知識。
不,也不算是沒接觸過。
她其實一直在接觸,但是她無法抓住本質!
首先是,微觀層面,在部落時代之後,當私有制經濟發展起來,人擁有了剩餘財富之後,價值的意義出現了。
在生存都無法保證的情況下,任何東西的價值只有一個,就是讓智慧生命活下去。
不管是樹皮還是肥肉,不管是金幣還是神格,唯一區別就是能否飽腹。
另外還有休息、溫暖等各種生存需求。
但是當生存需求滿足後,智慧生命的需求就變得多樣化了。
有人喜歡吃牛肉,有人喜歡吃豬肉,有人喜歡香菜,有人不喜歡……
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人都會用自己的剩餘價值去交換別人的剩餘價值。
但是在這其中,互相認為的價值不同,有人會用昂貴的豬肉來換其他人眼中毫無意義的香菜。
在這種以物易物中,有人發現並不合理,於是漸漸的演變出來了“錢”。
不管是什麼東西,都可以用來作為中介物品,也就是用來充當了“等價物”。
一斤豬肉等於五十塊錢,一斤香菜等於二十塊。
這樣一來,雙方都可以先把自己的東西賣出去,然後再買其他東西。
而在這過程中,定價也很重要。
憑什麼豬肉和香菜要這樣定價?
這有依據,就是市場價格、供需情況和本身價值等。
物以稀為貴。
每個人都需要吃肉,但是肉就那麼幾種,而香菜則是調味。
所以這樣對比下,最原始的交易就有了經濟的雛形。
同時在這過程中,每個人都會產出自己的價值,多餘的價值多了,就可以用去投資,也就是進行金融活動。
市場主體對價格進行宏觀調控、稅務支撐政治主體執行……
民間多餘資金透過銀行、保險、股票等融合在一起,融合在一起的金錢就會變得很多很龐大,這些金錢就可以拿去投資新的產業,比如開個養豬場,然後再賣豬肉賺錢。
這就是金融和投資的轉換。
至於投資哪個方向,要看社會和世界的需求,世界缺少糧食,每個人都去種糧食,缺少科技,引導人去思考科學。
在整個過程中,需要會計來使得資金流通合理,需要審計來監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