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不能再躺回床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徐蕾帶著葉舟一行三人走在前往實驗田的農村小路上,道路上的太陽能路燈在他們經過的時候逐一亮起,隨後又漸次熄滅,葉舟有些新奇地看著這一幕,開口對陳昊說道:
“這算不算技術過剩?”
陳昊愣了愣,回答道:
“算不上吧......現在這種感應開關很便宜了,故障率也低,我之前看過一個報告,說是在農村地區這種感應式路燈實用性還是很高的,加上太陽能板之後,甚至可以完全脫離電網執行,無論是安裝簡易度還是後期的維修,都很方便。”
“而且,我記得海藍這一批路燈還是在硫矽電池之後才開始鋪開的,整體的效益比應該會更好......”
陳昊點到為止地提到了硫矽電池,葉舟也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得,合著這還跟自己有關。
“這樣......”
葉舟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然後繼續問道:
“像這種基礎設施,現在是統一撥款還是集資?”
一旁的徐蕾聽到他的話,搶在陳昊之前回答道:
“撥款和集資都有,一般比較大的基礎設施都是統一財政撥款,比如什麼修路啊、路燈啊、水電通訊啊之類的,這村裡今年還更新了老化電路,用的就是撥款。”
“不過,小一些的東西就是集資了,最典型的就是大型農機。”
“現在農村裡面,只要是田地比較多的地方基本上都開始使用大型農機了,以前我們在課本上學的,說我們國家耕地比較分散,不適合大型農機耕種,現在看起來,這個判斷正在被逐漸打破。”
“就比如現在這個村子吧,收割機有兩臺,噴藥用的農業無人機有12臺,其中4臺是私人的,剩下8臺全部是集資買的。”
“也不知道為啥,好像這兩年來,在農村裡,莫名其妙地就又開始生產資料公有化了。”
葉舟順著她手指的方向看到了一臺就停在路邊空地上的收割機,有些感嘆地說道:
“所以這也是技術紅利之一啊,機械成本降下去之後,哪怕是分佈比較散的農田,用機械也開始變得比用人划算了......現在的農村,變化還真是挺大的。”
聽到這話,一直在旁邊默默跟著的武平突然插了一句嘴:
“是啊,華夏農村,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葉舟愣了一愣,他從武平的語氣裡明顯聽出了一種傷懷,這一種情緒,在武平跟他相處的這接近兩年的時間裡,還是第一次出現。
“武哥,你也是農村出來的?”
武平點點頭,簡短地回答了一句“是”,便沒有再說話。
今天,跟著葉舟一起看過了稻田、吃過了農村裡常見的飯菜、看過了夜晚的鄉村,他的心裡確實有一些想要傾訴的衝動,但是長期的專業訓練,又讓他剋制住了這種衝動。
葉舟也看出了這一點,他伸手從陳昊的口袋裡掏出一包煙,抽出一根遞給武平,後者猶豫著接了過去,沉默幾秒後,終於開口說道:
“葉工,其實你也在農村待過,對農村的生活也有過感受,但是你應該.....沒有經歷過華夏農村最困難的那段時間。”
“我是85年生的,在我的記憶裡,上世紀90年代,一直到21世紀初,應該是我經歷過的最困難的時候。”
“用現在的視角來看待,那個時候的華夏農村,無論是土地、還是生態環境,對於爆炸性增長的人口的承載力都已經幾乎到了極限。”
“捱餓是很常見的事情,超負荷的體力勞動也很常見。95年的時候,我剛剛10歲,但是,我已經開始參加家裡所有的重體力勞動了。”
“插秧、割豬草、煮豬食、犁地、施肥......每一項都需要全家上陣,過程中只要缺了一環,都意味著糧食減產、甚至絕收。”
“那種壓力很可怕,作為一個農民,你絕對不敢犯錯,因為只要犯了一點錯誤,來年就會過得無比艱難。”
“可是,哪怕你真的兢兢業業地去種地,最後的收穫也僅僅是保證‘不餓死’而已。”
“那段時間,用‘困難’來形容其實已經有些不那麼準確了,更準確的,應該說是‘恐怖’。”
“我們什麼都缺。飲用水、灌溉水、柴火、肉食、衣服、肥料、電力、人力、錢.......跟我們一批的小孩子,除了勞動以外,每天想的做的其實跟後來我在書上看到的農村孩子乾的事情都差不多,什麼掏鳥窩啊、抓魚啊之類的。但是,唯一的差異是,我們做這些,不是因為所謂的童真,而是為了吃飽。”
“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算是從小的兄弟了,那時候我們經常是一起行動的。”
“為了一口吃的我們真的是不擇手段,小河溝裡的魚抓完了,就等到水庫洩洪時候的去大河裡面抓;麻雀抓完了,就跑到深山的墳堆子裡去下套抓野雞;每一塊水田收割後我們都會重新放水翻上好幾遍,因為那裡面會有很多泥鰍,可以拿來賣錢。”
“不止是這些,我們還會去附近的鋼鐵廠裡偷廢鋼,去工地上敲鋼筋,去水庫裡炸魚。”
“我那兄弟比較蠢,去炸魚的時候老是被逮住,每次我都跑了一半了,又得回去救他,因為這些破事,其實我小時候是打過很多架的。”
“他身子弱,打架不行,所以每次都是我衝在前面,然後等回到家了他又去家裡偷紅花油來給我免不了又挨一頓他爹的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