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億個長四十厘米,寬三十厘米,容積25升的食品包裝袋。

在幾個月前,在這個訂單剛剛出現在市場上時,整個台州數百家塑膠製品廠商立刻便如同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樣撲了上去,他的申凱包裝廠也是其中之一。

相比起台州這個塑膠王國中的其他廠商,他的工廠在規模上、技術上其實並不佔優勢,但他的遠見要遠遠超過其他廠商的負責人,因為他敏銳地意識到了其中的基本邏輯。

下訂單的是中糧集團,包裝袋的用途是對所有主糧製品進行商品化包裝,所以,要想取得這個訂單,他所要保證的只有兩個點:

安全,便宜。

在安全上,實際上只要原料達到食品級別、再在生產工藝上做一定的控制,要保證安全並不困難,所以競爭的核心只是價格。

但是,要在一個已經極度成熟的行業跟同行打價格戰,卻並不容易。

在競價階段,不少同行開出了幾乎與成本齊平的單價,如果按照這個單價去生產,廠家幾乎不可能賺到錢。

在第一輪競價投標結果公佈之後,數百家廠商瞬間退出了90%,他們都沒有能力進一步壓低成本,所以也不打算去做這樣一個超大體量的、幾乎註定要虧損的專案。

但劉源沒有退出,因為他從公開的新聞報道里,看到了一個機會。

國產硫矽電池正在大規模鋪開,傳統能源市場受到重大沖擊,國際原油價格暴跌。

雖然在短時間內,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原油價格重新回升到穩定價格,但是劉源知道,這個價格絕對是假的。

石油的需求量,已經實實在在地降低了。

於是他迅速推斷出,既然原油處於嚴重供過於求的情況下、而國際原油的價格卻穩定不跌,那麼要跌的,肯定就是原油相關的其他製成品了。

聚丙烯,石油製品中最重要的一項,塑膠的關鍵原料,它的價格一定要跌。

而且,只要開始下跌,就一定是暴跌。

所以,基於自己的這個認知,劉源在第二輪競標中拿出了一個讓所有人瞠目結舌的報價,直接在第一輪的最低報價上腰斬。

所有人都認為他瘋了,但是隻有他自己知道,這將會是一場豪賭。

如果硫矽電池真的像新聞中所說的那麼強、如果國家真的能憑藉新能源終結傳統的化石能源霸權,那麼他所作出的這個決策,將會成為載入商業史冊的經典戰役。

但如果硫矽電池和新能源敗了,那自己也將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結果顯而易見。

在那個他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的、極為普通和平淡的日子裡,聚丙烯的價格突然開始了暴跌。

隨後一週時間裡,聚丙烯價格跌至歷史最低點,僅為暴跌前的15%。

他所開出的價格不但沒有讓他面臨虧損,甚至還有得賺大賺!

於是,他這間規模並不算太大的工廠,就順理成章地承接了這個對於整個華夏糧食安全來說也許會起決定性作用的任務,為了完成這個任務,他直接給所有加班的工人開出了4倍的加班工資,連食堂也開始24小時運轉,只為了在合同約定期限前去完成訂單、拿到那筆由中糧提供的、數量不菲的提前履約獎金。

劉源在生產線上巡視了一圈,用筆記錄下幾個效率比較低的關鍵節點後,轉身離開生產線走向食堂的方向,準備去吃他這一天內的第一頓飯。

食堂裡已經有了不少換班的員工在吃飯,他隨意挑了一桌坐下,因為是家族式管理,所以他跟員工之間的關係並不算太生疏,見到他過來,員工也沒有拘束,只是簡單地打了招呼之後,便繼續著原來的話題聊了下去。

“……所以我說,國家這次肯定是所圖巨大,你想想,一億個包裝袋,每個接裝40斤糧食,那算起來是多少噸?兩千萬噸?”

“兩百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