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葉舟與陳昊通話結束之前,他提出一個新的要求。

把熊二境內所有能獲取到的地下工事的圖紙發給他,包括現在實際控制權不在熊二手裡的那些。

葉舟相信,以兔子的實力,這類資訊應該會有所儲存,就算沒有詳盡到可以直接拿來用的圖紙,能夠獲取到一些零碎的資訊,也比葉舟自己一個人去摸索要快一些。

陳昊對葉舟的這個要求沒有提出任何疑問,只是告訴他這類資訊不好找,不要抱有太大希望,對此葉舟也在預料之中,簡單交代了幾句主要需要的資訊之後便結束通話了電話。

他現在極度需要休息,劇情模擬最開始的那一段潛意識混亂時期給他帶來的精力消耗遠遠超過了他的想象。

回到房間之後,葉舟強撐著最後回覆了一封來自六鼻專案組的郵件,隨即倒在床上沉沉睡去。

.......

而在另一邊,一棟紅色小房子裡,幾名受邀而來的產業戰略分析專家及科研學者正聚集在這件小小的房間裡,討論著螢幕上的內容。

“我個人認為,在這份材料提及的三個方向中,發展最成熟的就是鐳射技術。我們已經有了技術積累,現在最欠缺的就是理論技術的突破,而這種突破一旦完成,整個產業鏈可以迅速跟上實現應用,從端起效用的角度來說,這是最划算的。”

“鐳射的應用領域很廣,尤其是在核聚變領域,我們最欠缺的就是高能脈衝鐳射技術,如果這種理論存在的技術能走進現實的話,我們會向可控核聚變邁進一大步。”

“另外,我們現階段在做的鐳射反導系統也高度依賴高能鐳射武器,所以綜合來看,這項技術從短期到長期,可以有一個相對平緩的應用過渡,也是最不可能陷入技術陷阱的技術。”

說話的是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他身體瘦弱,說話已經有些吃力,但卻始終儘可能地維持著平穩的語速和清晰的吐字。

在他說完之後,房間裡的所有人一齊點頭,其中一個戴著眼鏡的學者舉手發言道:

“我贊同許老的意見。雖然我是搞基因工程的,但客觀的來說,如果成果僅僅是基因測序結果的話,對於我們的臨床醫療應用的作用在短期內還是有限。”

“從理論走向實踐,從資料走向臨床,我估計至少還需要三年的時間,而這三年內我們將會消耗大量的資源這些資源是無法及時獲取彙報的。”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邏輯,意料技術不像其他技術,你手裡有了技術、能治好病人,但治療的過程仍然是消耗資源的過程,在治療結束之後,病人也不能立刻形成生產力。”

“這個說法比較.......不近人情,但確實是事實。”

坐在正中間的中山裝男人微微點頭,隨後開口問道:

“但是,目前我們對基因技術是有剛需的,不是嗎?”

他的話一出口,整個房間瞬間安靜下來。

所有人都知道他所說的剛需是什麼,但是,沒有人能在這個方面給出一個準去的意見。

良久之後,還是白髮老人先開了口:

“我們在基因技術方面確實有剛需,尤其是在應對潛在的基因武器襲擊這方面,緊迫性更強。”

“但是正如小劉說的,基因技術從理論到技術應用需要的過程是比較長的,投入的資源也是比較多的,而如果想要構築所謂的基因防線,難度更是不可想象。”

“我預測,在五年之內,我們無法做到你想要做的事情。”

“所以,與其在現在這個時期去追求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如先見招拆招,透過其他手段來進行反制,同時不斷尋找適當的時機,在最關鍵的時間上,再去啟動這個專案。”

老人的話說的很明白,現在敵人在基因方面的攻勢幾乎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這就如同是一道不斷有碩鼠在鑽洞的水壩,我們既可以選擇去清理碩鼠、修補漏洞,也可以選擇直接把這道水壩換成鐵的。

可相對於前兩者來說,後者的難度大、耗時長,如果啟動,就很能騰出手來做別的事情,所以在情況還沒有到達臨界點的時候,他的建議是不要急著更換水壩,而是最佳化補洞的策略,儘可能把這道舊水壩的工作時間延長一些。

這是最經濟、也最穩妥的策略。

聽完他的解釋,中山裝男人微微點頭,隨後,他繼續問道:

“重建感知技術呢?這一塊沒有人討論嗎?在你們的判斷裡,它的優先順序那麼低?”

“相比起其他理論研究,這項技術的優先順序不低,但是相對我們現在對比的其他兩項技術,它確實沒有那麼重要。”

“這是一項潛力無限,但短期內侷限性也極強的技術,在前兩項技術達成應用之前,我不建議在這項技術上投入太多的資源維護一定程度的穩定運轉就好。”

白髮老人斬釘截鐵地說道。

“明白了。”

中山裝男人合上了手裡的本子,端起一旁的茶喝了一口,隨即長長舒了一口氣,語氣輕鬆地開口說道:

“技術上的話題討論的也差不多了,說點題外話吧。”

“今天緊急把你們叫過來,目的就是看這份材料,但是我不止想聽到你們對這份材料的論點的意見,還想要聽一聽,你們對材料本身的意見。”

聽到男人的話,房間裡的幾人都是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