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正如滿廣志所說的,要實現鐳射武器的全面應用,不僅僅是華夏,這個世界都還有許多路要走,實現了初步的鐳射反導只是第一步,後續的大功率、小型化鐳射激發器如何實現、成本如何降低、應用平臺如何最佳化搭建,都是難以解決的問題。

不過,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在這個方面,這隻兔子一向是計劃性十足的。

但是話說回來,葉舟倒是很好奇在後續的紅藍軍對抗中,滿廣志會用什麼方式來使用這件他可以隨意虛擬的鐳射武器,也許會安排導演部直接用並不存在的鐳射武器把紅軍方面的重要目標全部摧毀?

對於葉舟的疑問,滿廣志沒有回答,只是告訴他,之後如果有機會的話,可以邀請他來親自參加一場演習。

面對這樣的邀請葉舟自然是欣然接受當然不是想看中部戰區暴打藍軍活捉滿廣志,主要就是想看看新式裝備應用情況。

絕對沒有一點壞心思。

幾人簡單聊了幾句之後,葉舟準備登機離開,但就在劉玉棟和滿廣志兩人打算把他送上飛機的前一秒,葉舟和滿廣志同時接到了電話。

而兩人從電話裡獲取到的資訊,是完全一樣的。

醜國方面的某支特種部隊,在非洲取得了重要戰果,殲滅了一個位於朱巴地區的kbfz訓練基地,搗毀了一整條涉及毒品、人口買賣、非法走私槍支在內的產業鏈。

這本身是一個大家都喜聞樂見的新聞,畢竟再怎麼與醜國不合,打擊反人類暴行總是大家的共同期望朱巴地區的kbzy,那可是有過無數次實錘的,緬北地區悍匪的瘋狂程度在他們面前根本就不夠看。

在網際網路興起的初期,有大量網上流傳的斬首、施虐影片都是從那個蠻荒的角落裡流傳出來的。

所以,對於這條新聞,國際上基本都給予了正面評價,華夏也不例外。

但是,這條新聞中,又確實有一些關鍵點引起了官方的注意,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支特種部隊,裝備了實用化的機械外骨骼。

葉舟和滿廣志對視一眼,兩人默契地走下了飛機舷梯,然後直接向指揮室的方向走去。

“葉同志,機械外骨骼的專案你參與比較多,接下來需要你做的事情我先跟你複述一遍,請你聽好。”

“第一,要嘗試判斷對方機械外骨骼的實用性標準,評估與我方目前使用的外僱個的效能差異。”

“第二,判斷對方的控制方式、能源續航、骨骼靈活度等技術性指標,給我們提供一個初步的判斷。”

“第三,總結出對方領先於我們的技術指標,提出改進建議和發展規劃。”

“我知道僅僅從接下來的一段影片來判斷會很難,但是,這是我們唯一的資訊來源。如果後續對方繼續釋出公開資訊的話,我們還需要你的進一步支撐。”

“我明白。”

進入到嚴肅話題之後,無論是滿廣志還是葉舟,整個人的氣質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剛才的反導測試中滿廣志還是一副老神在在滿不在乎的表情,可現在,他的臉上已經可以明顯看出憂慮的神色。

這是一個軍人的基本素質。

作為掌握最前沿技術和指揮策略的頂級指揮官,他比任何人都要清楚一架實用性機械外骨骼能給戰場帶來的改變,而這種改變先發生在對手那裡,說明他們離大規模鋪開僅有一步之遙了。

而己方的機械外骨骼研發,實際上才剛剛走出實驗室,甚至連神經控制系統都還沒有正式應用。

這是巨大的差距。

這種差距也許不會立刻釀成嚴重的後果,可對一個軍人來說,深埋在他們心中永遠無法抹去的只有一句話:

落後就要捱打。

兩人走進指揮室,劉玉棟因為與此專案無關已經先行離去,滿廣志登入上自己的許可權賬號,接收了上級發過來的影片。

這是一段用第一視角拍攝的影片,裝置應該是對方士兵自帶的記錄系統。

從畫面上看,影片拍攝地應該是在北非某個沙漠之中,影片中出現的小隊加上拍攝者總共有6人,每個人身上都穿著科技感十足、帶有覆甲的機械外骨骼。

從他們的裝備上看,每個士兵都攜帶了主副武器,根據作戰配置,葉舟大致可以看出這隻6人小隊分為爆破手、狙擊手、通訊兵、和兩名突擊手,主視角的這名士兵則顯然是機槍手,因為他手裡提著的是一把m249班用機槍。

影片的拍攝時間是夜晚,光線很暗,但這隻小隊的所有人都配置了高功率夜視儀,從他們互相之間的手勢交流來看,他們的視線沒有受到一點影響。

這隻小隊的目標顯然是遠處的一片燈火閃爍的基地,經過簡單的溝通之後,所有人排列成一字隊形開始向前推進,在到達預定隱蔽點後,通訊兵拿出鐳射引導器,隨後僅僅過去兩分鐘,整個基地便已經被爆炸的火光覆蓋。

影片進行到此時,葉舟還沒有看出來單兵外骨骼給他們的作戰方式帶來的變化,然後,接下來發生的一切,讓他徹底見識到了這隻特種小隊的精銳程度。

第一輪轟炸之後,這隻小隊沒有像葉舟推測的採用集中小隊作戰,而是快速散開,除了狙擊手佔據制高點外,所有隊員各自負責一個方向,每隔三十秒,在完成一輪火力輸出之後就立刻機動到下一個點位。

從主拍攝視角的機槍手來看,他們在短短半小時的交火中,每個人的機動次數至少達到了一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