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葉舟把解決方案反饋給陳昊一小時後,廣汽埃安的工程師們開始重新梳理整個技術文件的內在邏輯,並且確認了葉舟對問題點判斷的正確性。

研究員們再次聚在了一起,組長有些感慨地說道:

“還得是上面的人專業啊,文件才發過去不到一個小時,都沒有在現場操作過,那麼快問題就找出來了。”

一旁的組員聽到他的話,先是點了點頭,隨後又開口說道:

“其實我們自己也可以找出來的,還是太束手束腳了......我們之前的檢查都沒有涉及到邏輯層面。”

“是的,所以剛才會上不也說了這個事情嘛,說要給我們更大的自主權。我感覺是上面有什麼大佬發話了,不過確實啊,這點小事還要麻煩他們,顯得我們能力很差一樣。”

“嘿,我們能力是不差的,但是比起拿出這份技術的大佬來還是差遠了......行了,sme結果出來了,先看看結果再說。”

所有人立刻聚集到了螢幕前,這次只是一眼,他們便發現了結果和上一次的差異。

“微粒分佈均勻了,還真是乙醇的問題啊。趕緊做一下迴圈看看。”

“迴圈結果已經有了,沒有顯著下降。按照目前的資料估計,成品密度應該會在800到900wh之間。如果後續能適配彈匣的管理系統和三維溫控,估計效能會略微超過紙面資料。”

“好,所以這次咱們的試製算是成功了對吧?”

“成功80%了吧,接下來就看出了實驗室的工業試製了。”

研究員們紛紛鬆了一口氣,這一段時間的高強度加班已經讓他們身心俱疲,如果這樣的努力都沒有換來一個好的結果的話,確實會對他們的信心造成嚴重的打擊。

“那就上報結果吧,準備固化流程,出實驗室。看看生產線那邊的準備情況怎麼樣,最好在三天之內就出一批來看看!”

“好,我現在就去通知。”

一邊說著,研究員一邊向門外走去。

.......

收到實驗室試製成功的訊息之後,葉舟終於鬆了一口氣。

在提交文件給總技辦之前,他自己其實已經檢查過了裡面的內容,確定了所有流程都沒有問題之後才放心地交給了陳昊。

但是,他自己也沒有想到,哪怕是完全參照文件來進行操作,也會存在這樣在實操上的細微差異,而這種細微差異甚至差點導致了整個專案的失敗。

之前無論是在晶片還是航發專案上都沒有出現過問題,這也給他提了一個醒:

透過官方力量去進行的專案,和利用民間力量來做的專案,從根本上來說還是不一樣的。

無論是在人才的執行力上,還是在決策力度上,都存在著顯著的差距。

而這種差距,在之後就只能透過總技辦的統籌運作來逐漸拉平了。

想到這裡,葉舟嘆了口氣,收拾起自己放在一旁的大號保溫杯,起身向房間方向走去。

此時時間已經到下午六點,橘黃色陽光從他的身後射來,把他的影子拉成長長一條,不遠處的葉瀾看到後飛速跑過來挽住他的手,然後一邊笑嘻嘻地炫耀著她從海里逮到的海星,一邊跟他說著一些有的沒的的家常。

這讓葉舟的心裡驀然冒出一種久違的溫馨感,他伸手掐了掐葉瀾的後頸說道:

“你這一天就知道玩了,你研究生的課題弄好了沒有?”

“託您的福,弄好啦。”

葉瀾臉上掛著得意洋洋的笑意回答道。

“啥叫託我的福?咋的,你研究生研究的是大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