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小太陽,對應的也不僅僅是核聚變,它的第一個階段模擬對應的是高密度電池。

生命之謎對應的第一個階段模擬是dna測序。

這每一個模擬劇情背後所隱藏的技術,都足以推動當前人類生產力向前一大步!

如果實現了大規模終極人工智慧,那就相當於人類可以用工業化生產的方式大規模創造工作能力等同於人類自身的機械體, 這些機械體將被運用到社會生產的各個領域, 將人類從繁重的基礎性勞動中徹底解放出來。

到了那個時候,人類的智慧將會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從而形成良性迴圈,進一步加快人類的發展。

葉舟之前已經得到過強人工智慧系統,但那個系統是基於現有的機器學習技術的,吸收外界資訊的速度極慢,智慧更新的速度也極慢,只能用於某一類固定的工作,對其的逆向工程也沒辦法取得更好的效果。

現在,智械之國的劇情模擬為他開啟了走向終極人工智慧的可能性。

拋開這個劇情不談,從第二個可選項而言,能源利用的進步每一次都伴隨著人類技術的快速發展,哪怕僅僅是第一個階段性模擬中的高密度電池技術,只要能夠實現,也足以推動他所在的時代生產力跨越10年以上了。

高密度的電池與人工智慧相結合,會使得所謂智慧機械的應用場景進一步擴大,達到生產力指數增長的效果。

至於生命之謎,其所指代的生物學發展的意義就更不用說了。

攻克疾病、延長壽命、乃至於實現人類的方向性進化,甚至最後可以創造人工生命體。

這些未來,只是簡單想想就讓人激動不已。

葉舟嘗試性地選擇了兩個劇情,然後驚訝地發現,這並不是一個單選題。

他可以隨時在三個大劇情的模擬中切換!

這也就意味著,三個重點方面的發展是可以同步的!

他可以先選擇完成三個方向中近未來科技的那一部分,利用現有的技術基礎先實現小範圍的革新,然後透過小步快跑的方式,一步步加速整體科技的進展。

對於葉舟來說,這是一個完美的實現方式。

一次性給他太過先進的技術,他無法在現實中快速地實現,搭建出來的要麼是空中樓閣,要麼就必須像南天門專案那樣做超長期的規劃,難度太大。

而現在,他可以將可實現的技術進步應用到每一現實的領域中。

葉舟激動地在虛空中轉來轉去,他的心裡已經開始計劃好從哪一步開始了。

但就在他打算進入模擬中去實際看一看的時候,他的腦子裡突然冒出來一個想法。

光靠自己是不行的。

自己對國內產業發展的現狀並沒有全盤的瞭解,如果單憑自己的初步判斷,就決定先拿出哪一個科技,實際上並不是效率最大化的選擇。

真正理智的是,先在現實中組織廣泛的研討,確定好重點方向和先後順序,再逐一丟擲技術,匹配現實中技術發展的路徑,這樣才能達到最高的加速度!

而這一步,必然需要官方的配合。

他們需要組織一場國內科技產業現狀的深度調研,然後把調研結果呈現給葉舟。

想到這裡,葉舟沒有再去進入劇情模擬,而是滿意地退出了模擬器。

急於求成是不行的,得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把事情做好。

而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先把ge9x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