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記雖然是一家通訊公司,但是材料學上的人才儲備確實不少,甚至他們的天才少年計劃還花了上千萬的價格吸納了兩個國內頂尖的材料工程師,如果能全部挖過來的話,正好可以用在之後的發動機材料研究上。

人員要求的紙質件發到各人手裡之後,葉舟繼續開口道:

“招人的事情是第一件事,還有一件事情,我想了解一下公司現在運轉的狀況,畢竟我已經一個多月沒過來了,情況怎麼樣?”

說到這裡,負責銷售業務的於利向回答道:

“最近公司的業務很順利應該說,業務量已經爆炸了。這一個多月以來,除了最開始華芯和紫光一系列公司的訂單之外,在知微釋出之後,我們還收到了數百份詢價。”

“這些詢價中已經有兩百多份達成了採購意向,其中完成合同簽署的有接近30份。”

“這麼少?”

葉舟的眉頭皺了起來。

根據他得到的訊息,國外的eda大廠在收到知微釋出的訊息之後普遍都已經開始了降價競爭的策略,想要抓住現在這個國內廠商因為新軟體的學習成本還存在猶豫、觀望情緒的唯一視窗期。

如果讓他們搶了先,那麼應龍eda的應用程序將要被大大拖慢,甚至有可能影響到後續知微光刻機的推廣。

畢竟,應龍eda和知微光刻機始終是一脈相承的,這兩者的配合性最好,而一旦晶片設計廠商使用了其他的eda,知微的加工難度也會上升。

雖然上升的幅度可能不大,但在這樣激烈競爭的市場裡,一點小小的差異就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

“葉總,是這樣的,我們的銷售流程比較嚴格,需要做售前的評審、概算、決策......各方面的動作消耗的時間比較長,另外,價格談判上也會耽誤一些時間,所以完成簽單的數量並不多。”

“......這不是扯犢子嗎?現在國外企業跟我們打的就是時間差,如果再因為這種問題錯失良機的話,誰付得起這個責任?”

葉舟惱怒地說道。

&n花了重金學過來的,這一套體系雖然在平時運轉時非常有效,但在面臨這樣的突發情況時,又顯得有些不夠靈活了。

眾人沒有回答,葉舟繼續說道:

“聽我的,現在開始把冗餘流程全部取消。概算沒有必要做了,我們的軟體成本很低,根本不用考慮盈利性。”

“另外,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也不是盈利,而是市場。”

“對手已經在加速了,我們要做的不是求穩,而是要快!只要過程中沒有崩潰性風險,就不計代價地執行下去!”

“你不是說現在我們有兩百多份採購意向嗎?這些公司肯定也在跟境外廠商接觸,我們不要給他們猶豫的機會,無論你們用什麼策略,降價、送培訓、送維保,還是別的什麼盤外招,總而言之,在明天之前,必須把所有合同都簽下來!”

“一時的損失根本不重要,我們吃得起!只要市場拿下來了,以後有的是時間可以去考慮盈利!”

聽完葉舟的話,會議室裡的幾人對視一眼,隨後堅定地點了點頭。

“明白了,葉總,明天中午之前,我們會把所有合同送到你的桌上!”

------題外話------

還有一章,晚點兒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