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

難怪之前男人說應龍不像是這個時代的產物。

因為它的服務物件根本就不是現在的晶片設計!

而是十年、乃至數十年之後,晶片設計進入亞奈米時代、積體電路規模進入超大型時代之後的晶片設計!

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個應龍EDA,已經不僅僅是吊打現存的國外主流EDA那麼簡單了。

這根本就不是一個維度的產物。

如果說現在國外的EDA還是用鋼筆在白紙上作圖的話,應龍EDA已經一隻腳邁進了3D列印的門檻了。

這東西一旦公佈,將會在晶片行業裡掀起驚濤駭浪。

然而,還沒等他們把驚訝的目光投向葉舟,人群裡又有人冒出來說道:

“晶片設計上雲端計算確實很強,但是還不是不能理解......我剛才看到了一個我不能理解的東西。”

人群的目光聚集向說話的人,他擠到前面,一邊坐上椅子一邊說道:

“我是搞EDA演算法的,你看啊,我們有一個概念叫超大規模計算任務拆分,主要就是利用自動化部署把多個任務......”

“你說人話,這裡搞演算法的人不多,聽不懂你說的那些數學語言。”

張越毫不留情地打斷了他的敘述。

男人尷尬地笑了一笑,繼續說道: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吧,一群人在打掃班級的衛生,我們要做的事情是把個子高的人分配去擦窗子,力氣大的人分配去搬桌子,這樣就可以節省時間、節省力氣,這也是現在通用的做法。”

“但是,我剛才瞄了一眼應龍的任務分發介面,它好像不是這麼幹的。”

“它的任務是實時分發。擦完窗子後,那個個子高的人會順便把他腳下的地給拖了,搬完桌子的人會順便把它能夠得著的窗子給擦了。”

“你們能理解嗎?這塊EDA,它在算力利用上幾乎到了錙銖必較的程度,換句話說,它把可以獲取到的全部算力都已經榨乾了。”

“不說我們自己搞的演算法,哪怕是Synopsys公司最頂級的演算法,其實在算力利用效率上也只能達到40%左右,而這個應龍,是100%......”

“這就是我不能理解的地方。”

“我完全搞不懂這玩意兒是怎麼做出來的,估計哪怕把原始碼扒出來我都看不懂。”

“我現在有個非常大膽、但是我又覺得非常可信的猜想.......如果我們做逆向工程,把應龍的演算法解析出來的話,我們之中,可能有人要得菲爾茨獎......”

所有人的目光都凝滯了一瞬,隨即整齊地轉向了葉舟。

而此時的葉舟,其實心裡也有些忐忑。

他知道應龍很先進,但是他也沒有意識到,這東西會給對方對方帶來這麼大的衝擊。

每一件科技成果,在背後都不知道凝聚了多少不同領域的寶貴結晶,在懂行的人眼裡一看就能發現其中的奧秘,可對於葉舟這樣直接灌輸了知識的情況來說,反而覺得有些......理所當然。

就像這東西本來就應該這麼先進一樣。

所以他才會跑來公佈這款EDA。

雙方對視了足足有幾秒鐘,最後還是張越打破了沉默。

“小兄弟,這東西......真的是你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