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陛下,廷尉署判定他犯了畏敵失機之罪!”這位廷尉署官員直接說出了王恢的罪責道。

“如何處置?”劉徹再次追問道。

“按照漢律,應予斬首!”廷尉署官員說出了他們的處置意見道。

“好!”劉徹將目光掃視向了在場的所有官員道,“你們還有誰……想要為王恢鳴不平的嗎?”

不等眾朝臣們回答,端坐在皇位上的劉徹便徑直開口說道:“先帝曾說過,安邊境、立功名,在於良將,不可不擇也——朕選擇王恢作為將屯將軍,已證明是一個錯誤,所以,朕今天宣佈改正這個錯誤!”

隨後,劉徹便徑直吩咐道:“將你們廷尉署奏呈遞上來!”

待得春陀從廷尉署的那名官員手中接過了奏章,然後將其給鋪到了劉徹身前的桌案上之後,劉徹直接在這份奏章上寫下了“准奏”二字!

“啪嗒!”

寫完“准奏”兩字的劉徹直接扔掉了自己手中的毛筆。

“今漢、匈之間均已拒絕和親,因此戰事不可避免,凡今後畏敵不進者,無論是誰,居何位置,均應以往恢為鑑!”劉徹鄭重無比的提醒著在場的諸多大臣們道,“越是位高權重者畏敵不進,越是要殺無赦!”

劉徹那滿含嗜血之意的話語瞬間震懾住了在場的所有文武官員們。

…………

另一邊,螢幕前的觀眾們望著劉徹在奏章上寫下的“准奏”二字,不禁紛紛在彈幕間裡感嘆了出聲。

“可悲可嘆……那個大行令王恢糊塗啊,竟然花錢給自己買了個死——雖說劉徹說,他要處死王恢的原因不是因為他去賄賂田蚡,畢竟軍事不同於普通朝政,不可將私怨摻雜其中,治軍必須嚴刑峻法,無論王恢是哪一派、哪一群,軍法無情,否則三十萬大軍的功敗垂成將形同兒戲……但是,話雖如此,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劉徹處死王恢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你一個皇帝座前的主戰急先鋒,竟然去賄賂主和派的領袖田蚡……你這樣的做法,簡直就相當於是主戰派向主和派投降……這樣的事情一旦發生了,劉徹的皇帝權威必將要受到削弱,劉徹如何能夠忍你?你不死簡直都沒有天理了!所以,王恢之死,完全就是他自己作的,而且還是自己花錢作沒了的……可不就相當於是王恢自己花錢‘買’掉了他自己的性命嗎?”

“大佬這麼一分析了之後,我頓時豁然開朗,對於大行令王恢的死,我只能說……該!”

“這大行令王恢……我已經不知道該怎麼去說他了!”

…………

正當螢幕前的眾人認為劉徹會繼續針對匈奴做進一步部署之時,卻不想,大漢境內又有意外發生……

“黃河大水致使黃河決口,十六個郡受淹!”有官員向劉徹稟報道。

與此同時,禍不單行……

“陛下,隴西、代邑接連軍報,多股匈奴軍騎肆虐寇邊!”有將領向劉徹稟報道。

對於這些糟心事兒,劉徹的心情很是不好。

只不過,事情要一個一個來做,當務之急,對於大漢而言,黃河決口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至於匈奴軍騎肆虐的事情,只能暫時交付給邊軍將領自行解決了。

於是,劉徹將目光放到了那位彙報黃河決口一事的官員身上道:“你接著說!”

聽得皇帝劉徹的命令後,這名官員當即繼續說道:“黃河在頓丘地方改道,PY瓠子已成一片沼國,陛下抽調的十萬漢軍士卒,已由汲黯、鄭當時率領前往緊急救險,但目前仍未能堵住決口!”

聽得此人之言,劉徹不禁詢問在場的官員們道:“朝中有什麼人精通河務的?”

聽得劉徹的詢問後,在場的官員們先是面面相覷了一番,繼而有官員站出來回稟道:“魏其侯竇嬰在先帝時代管過一段河務!”

“來人!”不假思索的,劉徹當即命令麾下將士道,“請魏其侯馬上過來,看看問題到底出在什麼地方?”

繼而,劉徹又將目光放到了之前彙報匈奴一事的武將身上道:“你剛才說什麼來著的?”

這名武將微微向前一步道:“陛下,相比之下,洪水猛於匈奴,為臣擇機再作奏報!”

“也好!”劉徹認可了這名武將的說詞。

微微一頓後,劉徹繼續說道:“朕感覺到,想要痛擊匈奴,必須要傾全國之力,而要傾全國之力又談何容易?國家之大,千頭萬緒……唉——”

在劉徹和這位武將談話的這段時間裡,魏其侯竇嬰已至宮殿之外。

“魏其侯叩見陛下!”當竇嬰被宣召進殿後,竇嬰立即俯身下拜道。

“平身吧!”劉徹微微示意了一下之後,當即直入主題道,“朕已經發兵三萬去堵決口,可堵上了之後卻又被衝開了……數萬兵卒還少嗎?就是用人牆堵它也已經被堵住了才對,怎麼就堵不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