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十萬對十萬,大漢與匈奴的第一戰(第2/2頁)
章節報錯
隨後,王恢便被士兵給帶了下去。
“御史大夫!”待得王恢被帶下去了之後,劉徹將目光放到了某位將官的身上道。
“臣在!”御史大夫恭敬回應道。
“果然如你所說,匈奴乃彪悍、迅疾之強兵也,來如風、去如閃電!”說到這裡,劉徹的怒氣與憤懣再也壓制不住了,“三十萬大軍,好似天羅地網,竟然讓那個傢伙從你們的鼻子底下溜走了!”
值此之際,劉徹的舅舅田蚡再次站出來拖後腿道;“臣斗膽進言——陛下,此事與御史大夫無干,完全是因為王恢的責任,他這個人一向虛偽,花言巧語矇蔽天子……”
“是嗎?”對於在這個時候突然站出來的自家舅舅,不等其說完話,劉徹便毫不猶豫的打斷了他的話頭道,“你丞相是這麼看的?”
“臣斗膽想陛下稟報……朝廷上下的輿情!”不知曉劉徹真正心思的田蚡這般回稟道。
“輿情?什麼輿情啊?”劉徹的面色逐漸開始變得不耐煩了起來。
“無非說王恢的人品——他這個人說一套做一套,完全是嘴上的功夫,欺君誤國、罪惡難赦!”田蚡開始在朝堂上彰顯自己這個丞相的存在感道。
只可惜,迎接田蚡的,卻是劉徹毫不猶豫的否定之言:“不對!馬邑之圍是朕的決策,並不是王恢的決策,王恢之前的許多建言並沒有錯,說到人品,朕只是覺得他缺少了點俠氣,他該學學劍客之道,歷來江湖上的劍客,與高手狹路相逢,明知道不敵也會寶劍出鞘,這叫什麼……你們知道嗎?這叫亮劍!此番馬邑之圍,就是我漢朝對強大匈奴的第一次亮劍,雖然沒能達到預期,但是此戰也向一向驕縱的匈奴表明了我漢廷的堅定立場和強大實力,也使朝廷上下談匈奴色變的恐懼心理得到了扭轉,因為畢竟匈奴是倉皇撤退!此戰也使朕對軍隊和將領的現狀以及朝廷大規模調動軍隊的能力得到了驗證,終於能使朕從上林苑的狩獵過渡到前所未有的真正的實戰!難道還有什麼比這一步意義更重大嗎?”
聽得劉徹如此說詞的田蚡,最終吶吶的說出了這樣四個字來:“陛下……英明!”
…………
另一邊,螢幕前的觀眾們對於皇帝劉徹主動擔責的行為表示了肯定。
“這個皇帝能處,有鍋他是真的願意自己去背!”
“不過,這也恰好向眾多文武大臣們表明了他劉徹對匈奴的態度!”
“自此之後,想來朝廷大臣們不會再敢輕言和親、罷戰了!”
“對付匈奴,劉徹必須統籌好漢朝內部一切能夠統籌到的力量,否則……說不準漢朝就要被匈奴給車翻掉!”
“現階段,匈奴的實力遠超漢廷,而漢朝又浪費了此次埋伏匈奴的機會,往後再想要找到這麼好的機會,恐怕就難了!”
…………
另一邊,螢幕之中,劉徹依舊意難平——畢竟這麼好埋伏匈奴的機會就這樣輕易的失去了,劉徹又如何能夠做到心平氣和?
於是,在和衛青單獨在一起的時候,劉徹忍不住的詢問起了衛青的看法來了:“衛青,你說,這次馬邑之圍究竟是哪裡出了差錯?”
聽得劉徹的問詢後,衛青並未在第一時間給予劉徹回答,反倒是反問起了劉徹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問題:“陛下還記得前年……我等在上林苑捕捉到的那隻白色獐鹿嗎?”
“怎麼不記得?”劉徹在微一思忖後,當即回答道,“那是一隻十分罕見的白鹿,朕獵之心切,調動六百人,在那泉水邊整整守了三天三夜才將它捉住!”
“六百人能夠捉住,其實是僥倖!”衛青很是認真的說著道,“獐鹿生性多疑,其嗅覺能力非凡,六百人中要是有一個人出錯,必然功虧一簣!”
說到這裡後,衛青話鋒一轉道:“馬邑之戰,陛下出動了三十萬人馬來設伏,這本來就是一件很難保密的事情,只要有一點洩露,三十萬人必然勞而無功!”
聽得衛青之言,劉徹忍不住回首打量了一眼衛青,繼而很是猶疑的詢問道:“你的意思是……朕的決策上有失誤?”
衛青在微微沉默了一下之後,當即大著膽子回答道:“單就軍事而言……臣認為是這樣的!”
隨後,衛青進一步解釋道:“守株待兔的戰法,人和兔就只有兩種選擇, 守和不守,撞和不撞,這實際上擁有著很大的賭博成分在裡面,誤打誤撞下,或許能夠成功,但是機率實在是太小了,很難以智慧、勇氣取勝,這樣……對匈奴有利,而卻對陛下不利!”
衛青之言,獲得了劉徹的認可,於是,想要知曉衛青更多想法的劉徹忍不住再次詢問道:“那……不就軍事而言,衛青有何高見?”
其實……說白了就是皇帝劉徹想聽好話了!
“如果撇開軍事而言,臣認為……這是陛下以此具有勇氣和魄力的戰略壯舉!”畢竟先前貶斥了劉徹的軍事行為,所以,這一次的衛青瘋狂拍馬屁道。
對於衛青的吹捧,劉徹表示自己十分滿意:“知朕者……衛青也!”
隨後,皇帝劉徹很是感慨的說著道:“朕不是有意遷怒王恢的,實在是他愚蠢透頂,竟看不出此舉對朕的重要,還詭辯說要替朕省下那二三萬人……這隻蠢豬!”
“陛下……將兵之事,恪守紀律,賞罰分明,這是對的,但是,王恢畢竟是此次對匈奴作戰的創意之人……”很想為王恢說情的衛青徐徐開口講道。
只是,話未說完,便直接被劉徹給打斷了:“衛青不要管這件事兒……好吧?”
既然劉徹都這樣說了,衛青自然是點頭應承了下來。
隨後,皇帝劉徹繼續說道:“朕刻意寬恕他,但不是現在,馬邑之戰吹皺了一池春水,有人憋著很大的勁兒,想要藉此掀起更大的波浪,朕總得給他們一個出氣的地方吧?就算沒有馬邑,他們也會找出牛邑、犬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