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幕前的觀眾們在肆意的評價著螢幕之中的朱元璋等人,而在螢幕之中的朱元璋等人,此時已經走入進了禮賢館的後院之所在。

“大帥,這禮賢館建得當真是氣勢磅礴啊!”劉伯溫在看到禮賢館的後院之景象後,再次感嘆了出聲。

對於劉伯溫的誇讚,朱元璋很是自得的說著道:“不僅如此,咱還為你們這些賢才、君子們,開闢了一個小小的天地!”

“好!好啊!”聽得朱元璋所言後,劉伯溫亦是滿意不已。

“先生,坐!”

早就令人擺放好桌椅以及瓜果蔬菜的朱元璋,示意劉伯溫坐到自己的身邊來。

“大帥,請!”劉伯溫躬身一禮,在見得朱元璋坐下了之後,劉伯溫這才緊隨其後坐下。

待得劉伯溫坐下了之後,朱元璋先是為劉伯溫倒茶,繼而便直接開口詢問道:“先生,咱一直想要向您請教取天下的攻略,希望先生能夠教教咱!”

“不敢!不敢!”劉伯溫謙虛的擺了擺手。

只不過,卻也就是在此時,姍姍來遲的李善長直接搶話道:“伯溫兄不必客氣,跟大帥說話,越直率越好!”

劉伯溫對此輕笑一聲,隨後便開口說道:“大帥,我曾經在兵部發往ZJ府的廷寄中看到過你們的九字方略——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在下請問,這九字方略,究竟是何人所提呀?”劉伯溫有些好奇的詢問著朱元璋道。

“就是李善長,我們的李先生!”朱元璋給劉伯溫倒好了茶後,又將給李善長倒好的茶親自捧到了李善長的身前。

“高明!高明!”劉伯溫當即站起身來拱手稱讚道,“李先生實在是太了不起了!”

“這都是朱升的高見,我只是借鑑!”李善長不敢居功,當即將這九字方略的真正主人和盤托出道。

“不!不!不!雖是借鑑,但是,你能將之活用到朱大帥的隊伍中來,並由此決定了大帥所率義軍的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前進一步則穩固一步,步步為營、越戰越強,李先生功不可沒啊!”

劉伯溫很是感慨的吹捧了一番李善長後,當下繼續對朱元璋說道,

“元廷兵部對此是既憤慨又惱怒,卻無計可施——大帥,如果說取天下的方略,在下依舊認為,這就是最佳的方略,舍此無它!”

“嗯,說得好!”一直以來施行的方略得到了劉伯溫的肯定,朱元璋對此很是高興。

“李先生!”劉伯溫再次朝著李善長拱手一禮道,“李先生這九個字,可謂是居功至偉啊!”

“這全是上位之功!”李善長自然不可能將所有的功勞全都攬到自己的身上來,當即恭敬無比的朝著朱元璋拱手一禮道,“如無上位,善長這九個字啊,不過是徒為畫餅而已呀!”

“畫餅者,心中有餅——沒有這九字方略,何來這宏偉氣象呢?”劉伯溫輕笑著坐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繼而反問了一句李善長道。

“可是,現在好多的部將,都在勸上位趕緊稱王!”說到此處,李善長頓感頭疼,“因為義軍屬地,已縱橫千里,百姓數百萬,兵馬三十多萬,並建金陵為首府應天——上位統御著如此強大的力量,相行之下,大帥的尊號,已經完全不相符了!”

“善長兄所言有道理,部將們希望大帥稱王,那是因為他們自己的功名心在作怪,只因為,大帥一旦稱王,他們也就可以隨之進封!”劉伯溫輕笑著搖了搖頭道,“只不過,在下依舊認為,目前情況,大帥仍舊不可以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