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效果可想而知,沒什麼用。

只有明家那種好面子的書香門第,才會在這種時候大張旗鼓的伸出援手,以此體現自己傲世輕物的讀書人形象。

不過,他們送來的東西吧……

“朱兄,此等物品是我家老先生所贈,希望能為百姓、為朝廷盡一些綿薄之力。”

明戟帶了兩車東西,大搖大擺、走街竄巷,終於來到了衙門門口,當著過路百姓的面,親自交到朱清然手上。

朱清然對此表示很感動和感謝,一番誇讚的詞說完之後,掀開車布一看,上面竟是一車硯臺和一車紙筆。

“這……”朱清然當場愣住,好一會兒才擠出笑容,“在下在此先謝過明老先生了。”

東西是好東西,只不過不是衙門現在最需要的東西。

他爹真不容易,陪了好幾天的財主、文人們,最後只得了一車石頭和紙筆。

“公子,朝廷來信了!”一衙役匆匆跑來,將手中插著雞毛的信呈給朱清然。

朱清然聽聞是朝廷來信,臉上大喜,是朝廷的救援糧草到了嗎?!

他拿了信,連門外的兩車東西都沒有安排好就轉身回去了。

朱家的書房裡。

朱藺和朱清然二人激動又小心地拆開信封,興高采烈的以為是好訊息時,只見二人臉上的笑容逐漸沉了下來,最後變成了疑惑。

“朝廷為何派裴將軍前來?”朱藺不解。

“爹,快看看信封裡還有沒有東西。”

父子倆把信封翻了個遍,甚至直接拆了,都沒有發現有其他的信。

這下,兩人都沉默了。

在朝廷傳過來的信裡,只提到裴祭會帶人下來修河堤,幫助江南鎮衙門解決災民的問題,卻不曾提到一句關於撥糧的事情。

可是,要解決災民的問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撥糧,沒糧怎麼救?

“兒子,你爹這個官怕是要做到頭了。”朱藺忍不住苦笑自嘲。

另一邊。

回京又返的裴祭已經在路上,他自己也沒想到會這麼快又回到江南鎮了。

這次回京述職,在朝堂上彙報完邊關戰事和將士安置問題之後,還沒來得及把裴家庶子裴祭的血書呈現給皇上,就又被打出京城了。

他知道,他在朝堂上的那番話,讓文武百官覺得他功高蓋主,害怕他回來攪動京城原有的平衡。

恰巧這個時候江南鎮發生災情,他便被文武百官排擠,聯手把他趕了出來。

讓他解決災情,國庫又不撥糧,這事兒擱誰,頭頂的烏紗帽都保不住了。

雖然以裴祭現在的身份不至於丟了官職,但對他日後在朝中的地位影響還是很大。

裴祭很不爽!

他用命保得邊關安寧,到頭來卻讓一群吃飽沒事幹的老頭子給坑了。

說到底,還是他讀書少吃的虧,鬥不過那群心機城府極深的文人。

若讓他有重新讀書識字的機會,他定要顛覆此時的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