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又從懷裡掏出另外一份奏摺,“我調查過草原上每年需要消耗多少茶鹽、鐵器等等物資。而草原上那麼多的部落,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臣服在也速迭兒的麾下。”

“繼續說說看。”朱元璋接過奏摺,看了看。

不得不承認,朱允熥的準備還是十分充分。

至少,這份奏摺上面就詳細記載了很多資料。

雖然老朱並不覺的,這些資料有多大的用處,可至少能夠說明,朱允熥在這件事情上很用心。

朱允熥接著,又從袖口裡掏出一份奏摺,“我知道皇爺爺不願意和北方韃子有任何瓜葛,可是,與北方的貿易是禁止不了的。這說明,其中的利益已經讓很多人願意鋌而走險。”

資本家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一個德性。

這一點,朱允熥比這個時代任何人,都要看的更為清楚。

“你的意思是,利用商人?”朱元璋有些不開心。

雖然比起唐宋時期,朱元璋對於商人已經有了足夠的優待。

洪武十九年朱元璋就規定,“市民不許為吏卒。”同時,也禁止農民向商人轉變。

他始終認為,商人的投機取巧的行為,會滋生大量不事生產的遊民。從而,導致農民減少,土地荒廢。

這種觀念,並不是朱允熥一朝一夕所能改變的。

“我覺得,用商人比用刀子管用。”

不過,朱允熥並沒有改變主意的想法。

朱元璋不再說話,“你這些都是小道,我泱泱中華,當行正道。”

聽到這番話,朱允熥知道,這是拒絕了自己的想法。

其實朱允熥也沒想過朱元璋會答應自己,今天只是在他心裡埋下一顆種子。

等到合適的時機,這枚種說不定就能給他帶來驚喜。

“既然你沒什麼大礙,這個事情就不要繼續追查下去了。”

“至於你私下出遊,我也就不予追究了。退下吧。”

等到朱允熥離開後殿,拐角裡才走出一道身影。

“仲寧,你覺得他看出來多少東西?”

聽到太祖問話,楊靖稍稍頷首,“回稟陛下,臣以為三皇孫殿下看透了七成。”

七成?

朱元璋稍稍閉上雙眼,思索片刻,“看樣子,我這孫兒不簡單啊。”

楊靖不再說話。

這次刺殺,作為刑部尚書的楊靖,竟然也參與其中。

“那個弓手現在怎麼樣了?”

“已經被關在天牢之中。”

朱元璋猛地睜開雙眼,“好好給朕查查,朕倒要看看,是誰敢刺殺朕的子孫!”

即使知道朱元璋並非朝著自己發火,可楊靖依舊忍不住打了個冷顫。

“臣,領旨。”楊靖趕忙跪下。

他知道,這是自己接任刑部尚書以來,最為重要的一次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