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五年,應天府。

朱元璋靠在龍椅上一言不發,此時的他,如同打盹的老虎。

“唸吧。”

大太監付大豐出班,低著頭接過一封奏摺,“臣河南布政使楊貴上奏,洪武二十五年,河決陽武,氾濫陳州、中牟、原武等十一州縣,望吾皇憐百姓之苦,速發糧草以救百姓......”

朱元璋揮了揮手,讓付大豐退下,“去年大河決堤,決原武黑洋山,東經開封城北五里。這才過去不到一年,又決於陽武!你們說說,當如何處之?”

黃河決堤,受災百姓何止萬數?

河南現在是什麼情況?

受災人數多少?剩餘糧草多少?水災情況如何?

無人知曉。

從何處調糧,何人前去賑災等等?

這些事情都需要考慮清楚!

在朱元璋手下當官,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大臣們噤若寒蟬,無一人敢應聲。

朱元璋皺起眉頭,冷哼一聲!

“咱叫你們來,是讓你們想辦法,不是讓你們來大眼瞪小眼的!”

太子朱標已死,此時站在隊伍最前列的正是皇孫朱允炆和朱允熥。

朱允炆在一群儒生的支援下,瘋狂擴張勢力。而朱元璋對此,卻視而不見。

以至於,如今滿朝文武竟有半數為之搖旗吶喊。

此時的朱允炆,聲望極高,皇太孫之位似乎已是志在必得。

而一旁的朱允熥......

在旁人眼中,似乎胸無大志,宛若鹹魚一般,絲毫沒有感到自己的地位已經岌岌可危。

太子朱標生有五子。其中太子妃常氏生有二子,分別是長子朱雄英和三子朱允熥。

而次子朱允炆則是次妃呂氏所生。(常氏去世後扶正為正妃,所以朱允炆應該也算是繼嫡長子。)

朱雄英早夭,朱允熥則理所當然是原嫡次子。

此時的朱允熥正百般無聊,似乎對大殿之中發生的一切並不感興趣。

這個朱允熥的靈魂已經不是原本的自己,朱標病逝那一天,原身因為傷心過度導致被魂穿。

也就是說,此時的朱允熥擁有的是現代人的靈魂。

比起其他人,他更清楚龍椅上的那個老者是多麼喜怒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