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送老祖宗歸天!】(第1/3頁)
章節報錯
武之一途,千奇百怪,各有手段,不一而足。
如李淳罡,所修之道,便是手中劍。
劍法,練到極致,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無招勝有招。
萬物皆可為劍。
心之所至,劍之所殺。
看著場中戰鬥,一向惜字如金的世子殿下,竟主動開口,首次對武道詮釋自己的看法。
其意圖,自是為培養青鳥,及自己弟弟徐鳳年。
一旁,舒羞,楊青風,巨劍呂錢塘,老道魏叔陽,大戟寧峨眉,便是老劍神李淳罡,亦是認真聽著,一字不落。
讓這瘋子殺人,不難。
可若是想從他身上學到點東西,借鑑點武道感悟,卻是比登天還難。
如此機會,驕傲如李淳罡,亦不願放過。
大雨磅礴,耳邊淅淅瀝瀝,幾人便運內力於耳邊,仔細聆聽,不願漏掉一句話。
君不見,往日裡,這位世子殿下只會教導青鳥一人。
入今日這般,還真是難得。
二公子徐鳳年聽得最為認真,一言一語,都記在腦海之中。
至於能學到什麼,不急,先記住再說。
相比起徐鳳年的認真,小泥人便沒怎麼放在心上,只是不斷拍打著雨滴玩耍。
劍道,槍道,返璞歸真,亦不過殊途同歸罷了。
出劍,不外乎橫、豎、斜、挑、刺、撩。
看似簡單,卻令人避無可避。
普通劍客用劍,呆立死板,高明劍客,劍出鞘,可生罡氣,殺敵與三尺之外。
劍仙,則可飛劍寄出,千米之外,取人頭顱。
一劍刺出,若非竭力,可快到能力極致,否則,氣機圓轉,看似極快,卻驟然一慢,讓對手預期的接招之法,落於空處。
強大力量,卻打在棉花上,落了空。
甚者,可受其反噬,靜脈紊亂。
當其轉變時,再猛地增速,敵若再變,便是來得及,也失去了起初一鼓作氣的勢頭。
此乃最平常簡單的道理。
高手搭手過招,鬥力是根基,此外,鬥智、鬥勇、鬥狠、方是最精彩,最緊要,以決生死之處。
依稀記得,當年,北莽第一高手孤身前往兩禪寺,為白衣僧人所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