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六章 暢想未來(第1/2頁)
章節報錯
見到張儒平的興致被勾了起來,陸嘉這才放下心來。
從娛樂圈撈錢,然後把錢投入重工業和高科技產業,這是陸嘉規劃已久的事情。
而這個計劃最好的執行者,就是前世生意做得還不錯的張儒平。
如果張儒平對這件事情不感興趣,那將會給陸嘉的計劃平添不少麻煩。
屆時他不但需要重新物色人選,而且還需要重新考察這個人的人品。
畢竟未來需要網羅不少有潛力的明星,到時候會有許多解釋不清楚的事情。
如果不是無條件信任自己的人,做起事情來就會有很多麻煩。
陸嘉之所以在政策環境還不明朗的情況下,提出開辦唱片公司的計劃。
那是因為根據他前世的記憶,《北京晚報》將會在今年九月份的時候舉辦一場“新星音樂會。”
而且參與這場演出的八名青年歌唱演員以及報幕員,全都因此一炮而紅。
正是這場音樂會的出現,宣告了新中國流行音樂的誕生,也自此開啟了流行音樂佔據半壁江山的空前局面。
陸嘉記得前世新星音樂會大獲成功之後,由中國唱片社灌製的“新星音樂會”現場演出實況的唱片,也跟著暢銷全國。
其中新星音樂會推薦的新歌《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和《軍港之夜》等更是影響了整整一代人。
“老張,雖然咱們現在沒有辦法開辦唱片公司,但是這並不影響咱們進行磁帶的錄製。
春節過後,我會交代張儒平儘快搞一套錄音裝置,給你送到首都來。
到時候你想辦法物色幾個這方面的人才,不論你是靠關係去請,還是靠錢去砸,只要能在錄歌的時候,能把這批人聚集在一起就行。”
想到國內流行音樂帶來的第一波紅利,陸嘉心中不由就是一陣火熱。
雖然自己不能和中國唱片搶生意,但是不影響咱去找那些剛剛大火的明星錄歌啊!
到時候讓他們翻唱一些港臺的經典歌曲,然後做成一個“超新星流行音樂專輯”,肯定能賣到脫銷。
“你說的人才倒是沒有什麼問題,只要錢給到位,請人過來幫個忙也不是不可以。
可是咱們除了裝置什麼都沒有,別人願意來錄製磁帶嗎?”
聽到陸嘉自信滿滿的交代,張儒平不由疑惑的詢問道。
“到時候和伍書記打個招呼,咱們先掛靠在運輸公司名下,給運輸公司交一些管理費就行了。”
對於張儒平提出的問題,陸嘉其實早就想好了該如何應對。
“這倒是個辦法,如果能掛靠到運輸公司名下,倒是能減少許多麻煩。”
聽了陸嘉的話,張儒平不由眼睛一亮。
“目前國家還不允許私人註冊公司,所以咱們暫時只能這樣搞。
等以後國家政策放開之後,你再去註冊一家民營企業,咱們再從運輸公司脫離出去。
到時候你在運輸公司辦理一個停薪留職,然後就可以專心負責唱片公司的經營了。”
陸嘉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後不緊不慢的補充說道。
根據陸嘉的記憶,雖然今年個體工商戶就會合法化。
可是直到1984年,國內才逐步放開民營企業的註冊。
聯想集團、海爾集團、萬科、德力西、TCL、健力寶等知名企業都是在這一年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