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人家天尊觀可是富裕的很,當初天尊道人,也就是龍王敖戰,離開這方世界之前,可是給天尊觀留了不少的財物。

畢竟那些俗世的財物,對龍神來說,根本沒有任何用處。

那些金燦燦的黃金,也就是把玩一會兒過過眼癮而已。真正的寶物,這方世界並沒有。

所以敖戰離開之前,便把財物分散放在了,天尊觀的各個暗室裡。

都是在建天尊觀的時候就做好的暗室,除了敖戰,只有歷屆的天尊觀主才知道。

其他的徒子徒孫們,只知道在天尊觀生活的時候,不缺吃穿用度,也不對外開放收取人的香火錢。

就算下山替人消災解厄,也不會跟人談價錢,做完好事就走,若是對方硬要答謝,道人們也會收。並沒有硬性要求必須得給。

不過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什麼人放出的風聲,那就是天尊觀只給富商和達官貴人,消災解厄轉運。

其實並不是,只是當年因為被封為國師,國教,無形中地位被提高了不少,一些平民百姓根本就不敢請天尊觀的道長。

再一個天尊觀封著,不讓別人進,在平民百姓心中,那就是高高在上的表現,在外面碰到天尊觀的道長,也都是恭恭敬敬的,不敢造次。

這樣一來,到是把這個傳言給坐實了。

當然,若是被天尊觀的道長碰到,那些實在沒辦法,死馬當活馬醫的普通百姓,求上天尊觀來,道長們也是會幫忙的。

但也就極少數,所以並沒有傳開。

認真的聽完老乞丐給他們的訊息,方誌文又給老乞丐碗裡放了一兩的碎銀子,謝過老乞丐之後,一行人便往前走去。

等他們一走遠,周圍這些乞丐立馬圍了過來,說道:“還是楊叔厲害,這些外地來的人,果然喜歡找年紀大的人打聽事情。

要不我們以後,也把自己打扮的老氣一些,是不是也會有人選咱們問?”

被稱為楊叔的老乞丐白了他一眼,“你再打扮的老氣,能有我這一臉褶子?這可都是歲月的沉澱。”

旁邊的人齊齊翻了個白眼兒,又在拽文了……

說起來,這姓楊的老乞丐還真是個讀書人。

只是因為沒有什麼天賦,讀了幾十年書,連個童生都沒考上。

後來家裡父母去世了,兄弟姐妹們不願再供他讀書,他身上又沒有一技之長,最後便淪為了乞丐。

其實也不能說沒有一技之長,至少他識字,完全可以去做帳房先生或者文書一類的。

只是他在家衣來伸手,飯來長口習慣了,根本適應不了在人家手底下幹活,受氣。

再加上武陵城裡的風氣,才會做了乞丐,楊姓老乞丐可以說是這幫乞丐的頭目了。

因為老乞丐的年齡,加上他身上多少有一些讀書人的氣質,讓人看著面善很多,從外地來的人想要打聽事情的話,都會自然而然走到他面前。

一開始還有乞丐嫉妒他,搶他的銀兩,後來幾個身強力壯的看不過去幫了楊姓老乞丐,他們便走到了一起。

之後,這幫人越來越多,慢慢的那些比較霸道的乞丐,被他們收拾了幾次,也老實了。

因為老乞丐識字還能掙錢,便都以老乞丐馬首是瞻。

當然,老乞丐也不是說白收小弟的,每次得了銀兩都會買了吃的,大家一起吃,或者是分給大家一些。

反正他現在也不回家,就是一個人。

家裡面的兄弟,因為他做了乞丐都看不起他,所以他乾脆就搬了出來。

自己靠著做乞丐得來的銀子買了一座小院兒,還收留了一些同樣被家裡面容不下的乞丐,住在一起,生活過得還有滋有味的。

……

這邊,佳音一行人直接去了店鋪最多的一條街,這次要買不少東西。

他們並不準備在酒樓用餐,準備買些肉菜乾糧自己來做。

說實在的,武陵城裡面最好的酒樓,如果沒有別人請客的話,他們自己還真捨不得,花那麼多銀兩去吃。

而且還不知道味道是不是很好,至少這麼多座城走過來,除了在郡城和半山城那邊,最好的酒樓裡面,吃的還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