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音美美的吃了一大碗的疙瘩湯,心中想到還是有雞蛋的更好吃些。

雖然疙瘩湯的湯底都是骨頭熬的,不過味道還是寡淡了些,放上雞蛋立馬就不一樣啦,蛋香味兒濃濃的。

方雲更是一邊吃一邊在心中讚歎,這需紅姑娘的手藝也太好了!就這普通的疙瘩湯,都做得異常美味。

心中又再次感謝了一下龍王爺的點化,讓她遇到這麼好的人,不但脫離了苦海,還進入了福窩。

暗暗下定決心,等傍晚休息的時候,她就幫大家把那些收集好的皮毛給硝製出來。

之前大家用的皮子都是剝下來清洗乾淨,就那麼用了。其實那是不對的,那樣的話,皮毛儲存不久不說,還容易有味道,而且特別容易掉毛。

硝制皮子的工序其實挺複雜的,不過也有簡化的。

在這荒郊野外當然不能用複雜的工序。

若是按工序來硝制,首先要浸水回軟,一般溫度要維持在20度左右為宜。

晾乾後的皮毛應先用較鈍的剷刀鏟去皮上附著的油膜與殘肉,然後浸入清水中一至二天,使皮毛儘可能恢復至鮮皮狀態。

皮毛硝制的好壞,脫脂是關鍵環節。傳統方法是用鹼塗灑在皮板面上,一刻鐘後用清水洗淨。然後把鹼用溫水調和後浸泡皮張,一刻鐘後用清水洗淨。

經浸水、清理、回潮後的皮毛即可浸酸硝皮。用兩成的芒硝,兩成米粉,液比一比六比八浸泡七至十五天,用手握測試,如皮板已柔軟不發硬,則硝制完成。

米粉以糯米粉或大米粉為宜,忌用麵粉代替,麵粉雖能發酵,但易粘毛,硝成後不易脫掉。

皮毛入硝液後,應每天翻動一次,使缸內溫度均勻。硝好的皮張應及時取出晾乾,待皮張半乾時向四周拉撐一次,以皮毛板過度收縮。

經浸酸硝制、曬乾後的皮毛,用刀修去發硬的邊緣,再用手搓皮至軟熟,拍去米粉即可。

硝面鞣製的毛皮如發生“走硝”現象,即皮內的芒硝經水溼後被溶解,使皮板粘結、發硬,呈現生皮狀態,甚至出現脫毛現象,可用鉻明礬,食鹽,鹼處理。先用熱水2溶解鉻明礬,冷卻;溫水溶解鹼;冷水溶解食鹽。

然後把鹼溶液慢慢加入鉻明礬溶液中,用木棒不斷攪拌,再加入食鹽溶液。將此混合液均勻塗抹在用清水潤溼的“走硝”皮板上,塗後板面對板面堆疊靜置兩三個時辰,重複塗刷二至三次,直至混合液浸透皮板。然後用清水洗皮,除去食鹽和鞣液,脫水後拉平、晾乾,搓刮揉軟即可。

拍淨米粉的皮毛,在烈曰下曝曬數天,使殘脂揮發,消除異味後放置適量樟腦以防蟲蛀,用布包好過夏。也可將成品製成各種裘皮衣物。

而簡化的就是,把皮毛泡軟剔去油脂碎肉清洗乾淨,用鹽和草木灰還有硝石抹在皮毛上,進行半個時辰的鞣製捶打,使皮毛柔軟順滑還沒有臭味兒就行。

於是,當天傍晚休息的時候,一部分女人做晚飯,剩下的人也不去森林裡瞎轉悠,找野菜蘑菇什麼的了,跟著方雲在水邊那裡鞣製皮毛。

他們這段時間獵到的野物不少,皮毛攢的還是挺多的。

而且現在已經進入了臘月,晚上的溫度越來越低。白天還好,晚上光蓋著被褥經常會被凍醒。

所以現在把皮毛弄出來,正好可以加一層蓋到被褥上面,會暖和得多。

有不太整齊的,被弓箭扎的破破爛爛的那些皮毛,鞣製好猴也被縫製了起來。

給男人做成護膝和棉鞋,這樣他們行走的時候就不會凍上腿腳。

畢竟男人們不像她們坐在車裡,可以擠在一起,還可以蓋著棉被。而且車棚子也比較擋風,要暖和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