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局勢之危(第2/2頁)
章節報錯
襄陽之重要,郭靖非常清楚,一旦襄陽被攻佔,整個荊湖就再也難擋蒙古人。
到時候也沒有什麼‘長江天險’的說法。
“靖哥哥勿憂,想來路途遙遠,大部分信件還未送到。”黃蓉不由安慰道。
其實以黃蓉智慧,如何不知為何是這般局面,實在是宋帝昏庸,朝廷中奸臣當道,竟是與蒙古人勾結夾擊義軍,使得北地義軍慘敗,此舉毫無疑問使得江湖群雄憤恨不已,恨宋廷不在蒙古之下,如何還肯響應郭靖的‘英雄帖’,共抗蒙古人呢。
在他們眼中,宋廷這腐朽不堪的朝廷,先以‘莫須有’罪名害死嶽武穆,又不辨是非與蒙古勾結殺害義軍,這般朝廷還有何存在的必要,以至於這兩年多有江湖人士刺殺朝廷命官,甚至是混入大宋皇宮意圖刺殺皇帝。
可以說,宋廷所作所為喪盡人心。
說來這大宋也真是奇葩,當初宋遼交戰,女真人在遼東崛起,與女真人一起夾攻遼國,結果契丹人倒是被亡國了。可是金兵滅了契丹人,轉眼調轉兵鋒,進攻大宋,結果就是大宋兵敗如山倒,‘靖康之恥’成了歷史的汙點,徽宗、欽宗被俘虜,連后妃、皇子、宗室、貴戚等3000多人盡數被俘虜北還,不知多少皇室后妃、公主成了金人的玩*物。
康王趙構於臨安落腳,重建社稷,可惜嶽武穆率領岳家軍北伐,都要直搗黃龍,結果宋帝連下十二道金牌召回嶽武穆,更是使得嶽武穆被以‘莫須有’罪名害死。
等到蒙古人統一草原,派人南下與宋結盟,宋廷皇帝和朝臣不知吸取教訓,與蒙古人結盟夾擊金國,結果倒是蒙古人滅亡了金國,可是轉眼兵鋒調轉,打得宋軍丟盔卸甲,損兵折將,喪失大片國土。
結果好不容易北地義軍四起,動搖了蒙古人統治,宋廷不思起兵北伐也就是了,竟然還與蒙古人一塊夾擊義軍,使得天下義軍紛紛潰敗。
如此作為,豈有江湖好漢還肯到襄陽相助襄陽守軍抵禦蒙古大軍。
黃蓉心中嘆了口氣,她不是沒想過勸說郭靖,反正他們一家子在桃花島生活得好好的,就是大宋江山覆滅,與他們也無甚關係,蒙古人騎兵再厲害,莫非還能騎馬下海,去進攻圍剿桃花島不成。
可惜郭靖將‘俠之大義者,為國為民’、‘自當學諸葛武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掛在嘴邊,其一旦認定死理,根本不願意改變。
......
終南山之上,魏閒正在閒情逸致地調教徒孫們,楊過帶著四個兒女上山拜師學藝,最終魏閒親自指點他們練武。好在這四人有楊過一直教導他們,修煉的也是全真心法,武學根基打得不錯,雖然不像楊過那般天資出眾,卻也算上等,好生培養一番,日後便是四位江湖一流高手,若是再有一些機緣,就是達到江湖超一流也是有希望的。
就在這時,趙志敬找了過來,說郭靖送信前來重陽宮,送來了英雄帖,想邀請全真教參與襄陽舉行的英雄大會,共抗蒙古南侵。
“太上長老,不知此事該如何回覆?”趙志敬顯得很客氣,這幾年隨著丘處機等人壽命盡了,全真教就剩下魏閒這麼一位太上長老。
“趙掌教,這大宋麼,該亡了!”魏閒淡漠地說道:“苟延殘喘至今,已經是得天地垂青,運氣上佳,我全真教在北地面對蒙古已經是頗有壓力,沒必要讓全真弟子去襄陽送死。”
趙志敬聽到魏閒的話,頓時臉上出現了笑容,這也是他的打算,如今天下哪個人一說起宋廷不是咬牙切齒的,宋軍孱弱,皇帝昏庸無能,朝廷奸臣當道,這等朝廷要之何用。
也正是如此,雖有大宋官家親自下旨冊封,但是全真教就從未奉旨,根本就是愛理不理。
至於蒙古人,蒙古人騎兵打仗確實厲害,但是他們全真教全部是在荒山野嶺之中,佔據山川,擁有地利,難不成蒙古人還能騎馬上山與全真教廝殺。
這些年,全真教弟子沒少和蒙古兵廝殺,反正蒙古人一旦出兵,就往山中一躲,蒙古大軍難不成還能圍山不成?而且山那麼大,就是十萬蒙古兵都難以確保能夠一點都不遺漏。
在這方面,全真教已經積累下無比雄厚的經驗,早已不怕蒙古人。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