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傑人是走了,而且還是獲得回家休息的特權,不用和眾人一起「住宿舍。」闌

千萬別以為掛上國字號的名頭,條件能有多好。

單純的看硬體,哪怕是訓練基地的條件,也只能說是夠用,比起美職籃的那種專業程度多有不如。

好在一群分批入選的球員也都適應了這種環境,條件再差,CBA中有比這更差的。

到了這裡就不能講究太多,各個都是「百萬富翁」以上級別,誰也不比誰高貴,能夠不以年齡來看待的,除了林少傑,真沒有其他人。

說來也是奇怪,體育競技一向是不許英雄見白頭,但大部分經驗豐富的巔峰球員,幾乎都是出在小巨人那一撥,甚至在那一撥之前。

當眾人以為那只是起始的時候,誰都沒有想到那是巔峰。

哪怕是林少傑這個異類,打江山拿獎牌的那個期間,隊友也大都是來自08年,除了林少傑這個「獨苗苗!」闌

斜陽的餘暉還未散盡,吃完晚餐的眾人一個個回到訓練基地內,

有興趣的再練一會兒,沒興趣的就三五成群的坐在一起。

有教練,有球員。

白天的那一幕彷彿就在上一刻發生,但此時林少傑的身影已經消失,磚臺的裝置也未曾看到,有的,只是這逐漸成型的團隊。

誰能留到最後還不一定,但每個人的心中都有桿秤。

說來也是奇怪,大家對於林少傑的競技水平沒有任何懷疑,榮譽為證,但是當所有人眾口一致的評價林少傑的「籃球之美」時,就有些令人驚訝了。

畢竟這玩意挺抽象的,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美」的認知大體如此。闌

就像是有的人喜歡大家閨秀,有的喜歡小家碧玉;有的喜歡前凸茩蹺,有的喜歡太平公主,但是眾人都能一致的認可林少傑的籃球之美,那就讓人驚訝了。

球員那麼多,出色的也多,眾口之下也是難調。

有的人喜歡「答案」的萬變不離其宗,你破不了我的一招鮮;

有人喜歡麥迪的瀟灑幹拔,覺得那種風馬蚤直入骨髓;

也有人喜歡老科或者「甜瓜」的低位技巧,後仰投籃;

甚至還有人喜歡勒布朗的直來直去,力量之美。

但是說到底,競技追求的就是更高,更快,更強,一種突破身理極限的感覺。闌

總有些身處其中的天才能夠在這種專業領域內展現出無與倫比的美感。

先前愛倫在閒聊中也是單獨的提到這點,孫大聖還在一旁補刀。

「小林的水平咱就不提,也沒那資格,但這個籃球確實打的漂亮,也是球迷們喜歡看的,這是小林受歡迎的不二法寶。」

美職籃這麼多年的歷史中,公認的「第一美」還是老流氓,他的天賦結合技術動作成了教科書,彷彿一顆恆星掛在天空。

老科應該算是喬丹之後最像他的球員,但是也不能十成十,甚至有不少人已經在說,籃球場的黑人上帝只有老流氓一個,一直到12年某個華國人的橫空出世。

勒布朗為什麼對林少傑虎視眈眈,就是因為太清楚這樣的人在籃球場的威懾力與吸引力。

這一型別的球員只要不是「早夭」的命運,想想當年的風城玫瑰有多火,你就知道新秀賽季就奪冠的當紅炸子雞對球迷的吸引力有多大。闌

那種身形,技術動作一天天肉眼可見的成熟,關鍵是不浪費天賦,懂得藏拙,什麼時候發揮什麼實力,這種能夠剋制的球員,職業生命必然長久。

如此一來,有成績,打法又極具觀賞性的球員怎麼可能不受廠商、球迷的歡迎,

金字塔的尖頂就是獨苗苗一個,誰站穩了,就能贏家通吃,吃飽喝足。

八九十年代那麼多巨星,純粹靠籃球大富大貴的就只有老流氓一個,歷史地位,財富神話......以老流氓的投資眼光,還有賭性,靠他自己早就玩破產了,不就是職業生涯太輝煌,是時代的寵兒鑄就的,怎麼揮霍都足以撐下去。

現如今的林少傑貌似走上了另一條看似不同,但實則相通的道路。

......

磚臺的人回去後,匯出相關資料,那真是如獲至寶,第二天準備採訪的團隊也是跟上來圍觀,看著白天「短暫」留存的影像,一個個的都是讚不絕口。

「這水平,白斬雞拍馬都趕不上呀!」闌

「說什麼呢,這能是一個水平麼?就這身高,做個人體旗幟輕輕鬆鬆,那胳膊裡面不得插兩根鋼筋呀!」

「我看著也像,總決賽的時候和鄧肯兩個人撞在一起,鄧肯都唆牙根,林指導「硬」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