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見證者(第2/3頁)
章節報錯
“林少傑,”看看上一賽季的季後賽你就明白,真到了真刀真槍的時候,林少傑可不是那麼好說話,手感不行就變換作戰思路,根本不給你調整的時間,哪怕是
“二當家”保羅.喬治也一樣,說不給你傳球就不給你傳,沒有二話。再看看保羅.喬治能怎麼辦,為了冠軍,就要老老實實的去防守,去全場緊逼,看看熱火的勒布朗被保羅.喬治逼成什麼樣就知道了,那是純粹的把
“二當家”當成防守工兵在用,效果賊好。甚至希伯特這個大個子不行就被按在場下坐冷板凳,那時候你才能知道,球場指揮官的霸氣所在。
聊過球隊的相關話題,於主持又指了指窗外副樓的健身房,然後問了起來。
“林指導,剛才我們看你晚上的訓練中,除了日常的常規力量,耐力等訓練外,好像還涉及到一些柔韌性的訓練,那是在練習瑜加麼?”先前健身房中,林少傑像是在練習《易筋經》一樣的拉伸筋骨,那些動作看著很誇張,難度很高,不用想都知道,那些畫面肯定會在不久後單獨放出來給球迷看看。
林少傑知道自己的日常訓練,在普通人看來屬於多麼的誇張,他那些看上去奇怪的動作,甚至就連李大成都有些疑惑,所以對於這樣的問題,林少傑趕忙解釋道。
“是也不是!”林少傑緩緩的吐出一口氣,這也是他日常獨有的呼吸頻率,他自己琢磨出來了,對於氧氣的利用效果極好,雖然和傳說中內功心法相距甚遠,但在競技場上對於體能消耗有些極大的緩解、恢復作用。
“我之前和州立大學的教授們組建了一個針對我個人的訓練團隊,他們提供相應的訓練方案。去年的時候我主要針對我個人的基礎和投籃訓練進行改良,效果你們也看到了,非常好。我可以用多種投籃方式,多種投籃頻率,只要我覺得可以,球場上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嘗試,那些都是根據我個人的身體情況作出的改良投籃方式。”聽到這樣的話,於主持和李大成都跟著點頭,他們作為林少傑親屬外的
“親密人,”看過林少傑太多的比賽,也清楚這個華國人的投籃效率有多高。
這些看似誇張的說法放在球場上,只是證明了這個
“190+俱樂部”成員的效率有多高。
“今年呢,我已經從基礎性的訓練上開始擴充了,我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和精力來針對柔韌性訓練。團隊內的專家們認為我雖然還沒有進入巔峰期,但是這個過程應該不遠了。我現在要做的,更多的是促進、保持這種狀態,柔韌性訓練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說著,林少傑還現場做了幾個難度很高的動作:“就是類似這樣的動作,這套專項訓練是結合了瑜加的一些動作,還有我之前在體操,舉重甚至武術等專案組
“偷師”來的訓練方法,當然也有漂亮國的一些訓練方法,這也是那些老教授們幫著整理出來的。”
“這靠譜麼?”李大成有些不放心的說道。
“一年上百萬的費用,就針對我個人,你覺得靠譜麼?”林少傑不懷好意的反駁道。
“要不是我是黃種人的身份,和他們老白有所差距,那些人哪會拿到這麼多,我和你說,有些教授解刨的屍體都有好幾十具,說一句庖丁解牛不為過,我在他們眼裡和試驗品差不多,看在錢的份上,他們還是很用心的。”林少傑說著,換了個姿勢,看似簡單的動作背後,有時甚至比單純的力量訓練來的更為強烈。
被刺激的肌肉,筋膜等等都在不斷的強化著,林少傑能夠感受到那些並不顯眼,但是作用更關鍵的地方。
別看聯盟的對抗好像在日益降低,但是和八九十年代的拳腳相加等硬傷相比,此時的密集賽程,加上聯防的規則變化等等,都在讓運動員遭受的傷病產生變化。
以往在肌肉,骨骼上的大傷,現在更多的出現在
“筋”上,像是跟腱之類。比如科比跟腱斷裂這種事情,其他球員中也出現了不少,動輒都是斷裂的大傷。
所有的這些都是潛在的隱患。有些傷勢肌肉能保護,在激烈的碰撞中無懼傷勢,但那都是硬傷,休息一下足以緩解,可是跟腱涉及到
“筋”的部分,那是遠比骨骼等更為麻煩的。真要是受傷了,就像是科比、韋德那樣,真是慘痛的教訓。
林少傑相信自己和那群球場上的肌肉壯漢硬碰硬,自己也有可能不舒服,但難受的會是對方。
82場常規賽,一個月15場,平均兩天出頭一場比賽,這麼密集的賽程下,聯盟裡除了勒布朗這種天賦異稟之徒,其他巨星想要保證這麼高的全勤率,幾乎不可能。
哪怕就是林少傑,他在自己的巔峰期沒有到來前,弗蘭克乃至步行者的制服組都是在壓制他的上場時間,並沒有過多的消耗。
所有人都明白,只要這麼做下去,未來的好日子會等著步行者,只要這個中間不存在什麼意外。
“那這些方法可以給其他人使用麼?”作為一名期待更多有球運動員出現的籃球愛好者,於主持兩眼放光的看著面前的林少傑,甚至連李大成對比都有些意思,實在是擺在面前的,彷彿就是《易筋經》之類的絕世寶典。
“想要用隨時隨地都可以拿去。”林少傑無所謂的說道:“這些都是我花錢弄出來的,當然,我個人不是太建議,而是很反對球迷朋友們按照我的訓練方式來。”林少傑有些可惜的阻止道。
“這些東西可以拿去作為參考,合適的拿來用,但必須要有專人指導。我的訓練方法是成體系的,從基礎訓練開始,而不是上來就是專業程度很高。一方面職業和業餘的不同;另一方面人與人的個體差異,適合我的訓練方式不一定適合其他人,哪怕在美職籃內,我的方法也不適合其他人。就像日常的轉身和扣籃訓練,如果只是單純的扣籃,不是為了追求美感,我並不需要跳很高,畢竟我的臂展很出色。
“說著,林少傑還炫耀的揮了揮長臂。李大誠等人羨慕的看了一眼,不對比的時候只是看著修長,如果他和林少傑並排坐在一起,那種差距遠比身高來的更為震撼,再加上那雙大手,這才是天生適合籃球的身體。不,不僅如此,游泳想必也是一雙好
“槳。”
“在什麼階段用什麼力量,這些都是有科學依據的,多長時間增加多少力量,配合的速度,彈跳等訓練該怎麼樣,我只能說給大家一點借鑑的經驗,如果照搬,這會很麻煩,說到底這只是針對我個人出具的訓練建議,我還要在日常中給予團隊反饋。比如我的體重,力量等,都要及時溝通。類似的經驗,我想那些帶著訓練團隊的運動員都有,這些並不適用於大多數人。”林少傑的話讓於主持覺得有些惋惜。
不過回頭想想也是,每年上百萬美刀的開銷,哪裡是一般人能負擔得起的。
再說了,花錢進健身房都要考慮再三,請教練,請團隊幫助訓練,那是吃飽了撐的,錢多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