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一行帶給林少傑許多的感觸,置業這件事情只是其中一件微不足道,看似不起眼的小事。

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林少傑,其實心裡門兒清,哪怕他畢業後,除非家中有變,否則根本不可能回到小縣城。

他又不是什麼關係戶,唯一能說的上話的叔叔也算是被自己送進了“四面牆,”端著鐵飯飯,出來後能不能找到一個合適的工作都不一定,畢竟是有案底的人。

所以哪怕沒有這回事,林少傑就是在外打工也不可能留在小縣城的,畢竟機會有限,沒有那麼多好的工作讓你去做。

活少、錢多、離家近的事情,只是少數幸運兒的專利。

若是班長趙麗倒是很有可能,她回到縣城肯定不愁的,一篇《我的局長父親》就能說明一切。

也許這就是活生生的“回不去的故鄉。”

可是想要留在大城市也不是那麼容易。

不吃苦憑什麼留下去?

大城市的機會多,吃喝玩樂一應俱全,教育、醫療遠勝小地方。可是人才扎堆,競爭激烈,內裡的生活並不如想象中的舒心,哪怕是本地土著也一樣。

林少傑位於帝都的四合院附近就有不少這樣的人,魔都怕是更少不了。

那些個看似家產幾百上千萬的本地土著,月收入可能只有小几千,說他們沒錢吧,家裡住著上百萬的房產;說他們有錢吧,月收入確實不高。

有人說把房子賣了得了,錢不就有了麼?

可是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現金在手依然是朝夕不保,他們根本沒有投資渠道讓他們的資產得到升值,房子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居住屬性,甚至成為了保值增產的金融產品。

對於大多數的家庭而言,房子肩負了一家人未來的教育,醫療甚至養老,誇張點甚至涉及到日後的傳承等多重任務。

這種事情不單純是國內,放在漂亮國也是同一個道理,別看報道上動不動就是“一美刀”的房產,不說其他,那種房子給你你敢住麼?你能養得起麼?

林少傑在帝都的時候,也見過周圍的鄰居資產上千萬,手裡存款上百萬的本地土著。

但生活上真不敢亂來,吃喝拉撒用錢的地方太多了,偶爾也會出去玩一玩,可是真不敢肆意妄為,那些上了年紀的人知道自己掙錢的能力越來越弱,所以是能省就省。

不過最起碼的,資產在手,安全感還是比較足的。

比起外來打工的那群人,城市已經是本地土著最後的退路,畢竟“外地人”實在不行,還能回去“建設”家鄉,他們已經毫無撤退可言。

說到底,幸福感這玩意不是單純看資產,生活水平本質上和資產有一定的關係,但更多的還是看收入水平。

高資產,高收入才能找到幸福,可是這樣的人又有幾個?

月入三萬以上的畢竟只是少數,所以大部人人還是隻過著普通人的生活,追求著夢想中的幸福生活。

“帕拉梅拉大叔”熟門熟路,很快搞定;在中介公司買下的那個躍層,則是店內全員出動。

雖然和預想中的略微有些不同,林少傑沒有選擇在他們眼中更好,升值潛力更大的洋房,但林少傑最終拿下的千平豪宅,可不是“千尺豪宅”能比的,面積差著大呢!

小廖看著店內的財務檢視著一筆筆的入賬,最終等到印章落下後,心中大定。

不管怎麼樣,這一筆的提成足以頂得上她去年前年的收入,那種被幸福包圍著的感覺充斥在心間,讓她品嚐到久違的“蜜糖”味。

等林少傑帶著蘇真她們走遠後,小廖很久都沒有回過神。

靠著打工堅持到畢業的小廖,感覺秋雨後的今天是如此的明媚,也許那美好的生活就在前方等著自己。

人的貪慾就是一道溝壑,永遠填不滿,得隴望蜀這種事情最為現實。

有的人畢業後想著買房安家,然後買個車,有房有車後想著換個更大,位置更好的,車也要換個豪車,一步步,都是拼命賺來。

可能錢賺到了,但人沒了,更多的可能是努力了,錢沒賺到,人廢了!

所以有的人鹹魚,有的人努力,說不上孰好孰壞,生活各有各的過法,不可同日而語。

林少傑帶著蘇真還有羅嘉麗,在兩處地方買下兩處房產。

羅嘉麗親眼看著蘇真和林少傑一同落筆簽字,沒有被法律承認關係的兩人對此事也算是輕車熟路,有代理人會幫著辦理公正手續,反正林少傑沒有虧待蘇真。

趁著空閒的機會,羅嘉麗拍了兩人的背影發到小群裡,刺激刺激某些人。

“林狗子回國就沒幹什麼正事兒,我們家蘇蘇跟著累死累活,也就拿到了兩套魔都豪宅,你說這些事情氣不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