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秀輟學回家後,劉富貴再沒別的念想了,就一門心思地供濟著兒子劉文明上學,指望著兒子劉文明高中畢業後,能考上箇中專、大學什麼的,能光宗耀祖。

為此,劉富貴不惜一切代價,豁出去了;結果,丫頭劉文秀就成了劉富貴沒有可惜的那個代價。這個代價就是,一個漂漂亮亮,貞靜賢淑,人人都誇是好丫頭的劉文秀,在回村務農多年後,愣是讓劉富貴這個老慫,嫁給了劉家寨大隊大隊長王德昌的兒子王佔雄。

做為劉家寨一社最貧窮、最沒名堂的劉富貴,把丫頭嫁給劉家寨大隊大隊長的兒子了,和大隊長成親家了,聽上去好像是個好事,咋還成付出去的代價了?

對於不知道底細的人來講,這個事情,聽上去的確是個好事情,是劉富貴走大運了,攀上高枝了,和大隊長成親家了;但對於知道底細的人來講,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為啥?因為大隊長王德昌的兒子王文雄,從小就不學好,整日裡偷雞摸狗,喝酒賭博,就是個不務正業的貨。

話說王姓的祖上,是清朝末年逃荒來到劉家寨子的。劉家寨子雖然很窮,但人厚道,見王姓人大老遠地逃荒而來,可憐兮兮的,就收留了無處可去的王姓人家。

在這些逃難而來的王姓人家中,有個叫王玉民的人,算是王姓人家的頭。這個王玉民,就是後來成為劉家寨大隊大隊長的王德昌的爹。

對於逃難來的人來講,除了肩膀上扛著個頭,頭上長著個嘴要吃飯外,就再啥也沒有了;所以,作為王玉民的兒子,王德昌自小就生活在貧窮中。

因為是外來戶,又貧窮,所以,王德昌也沒念下書,一直到三十多歲了,還沒娶上個婆姨。

這時候,解放了。

剛解放的那時候,王德昌正值壯年,壯實得像牛一樣,特別能幹活;而且,這個王德昌為人膽大,爽朗,有眼色,會來事,熱心莊子上的事情,再加上又是單身漢,沒啥拖累的緣故,經莊子上的人一商量,就把王德昌給選為劉家寨大隊的大隊長了。

當了大隊長的王德昌,身份雖然高了,是大隊長了,但人還是原來的那個人,還是沒文化,沒婆姨,單身一人,孤燈涼灶,日子過得很清涼。

後來,劉家寨來了個逃荒的女人。

這個逃荒女人是孤身一人來的,來得蹊蹺,具體是個啥底細,誰都不知道。因為這個原因,劉家寨大隊雖然也還有幾個光棍漢,但誰也不敢打這個逃荒女人的主意,害怕惹上麻煩。

王德昌是大隊長,捱打光棍的苦已經許久了,已經無法忍受這個苦了,忽然間見村裡來了個孤身女人,穿的雖然破破爛爛,來歷也不清楚,但模樣還算周正,所以,就不管不顧的,把這個逃荒女人娶到了自己屋裡。

自此,王德昌算是有婆娘了。

剛開始的時候,王德昌心裡還有點擔憂,害怕這個女人有什麼隱情。然而,這個逃荒女人自從跟了王德昌後,倒也安生,一心一意地和王德昌過日子,沒生出什麼禍事來,王德昌遂心安理得了。唯一讓王德昌感到不足的是,這個逃荒女人在養娃娃方面不行,七、八年來,生一個是丫頭,再生一個還是丫頭,一連四個,全是丫頭,就是沒生個帶把的兒子,就把王德昌給急得七竅生煙了。

因為沒有兒子,王德昌整日裡唉聲嘆氣的,整個人就像是霜打了的茄子一樣。

對王德昌來講,的確是沒個皇位要傳給兒子,但延續香火、傳宗接代還是必須的。看到別人家都有兒有女的,王德昌心想,總不能到了我這裡,就斷子絕孫了吧!

沒給王德昌生不上個帶把的,對逃荒女人來講,心裡也急,也感到愧疚,畢竟是人家王德昌在她最無奈無助的時候收留了她,讓她有了家,有了安定的生活,自己咋能忘恩負義,不給人家生個兒子?為此,逃荒女人心裡也誠惶誠恐的,經常燒香拜佛,到了最後,天隨人願,逃荒女人終於給王德昌生了個兒子。

逃荒女人在一大把歲數的時候,終於給王德昌生了個兒子,可把王德昌給高興壞了,就把兒子當成了寶貝疙瘩,硬是慣性了個壞。

王德昌老兩口一大把歲數上才有了的這個寶貝兒子,自小身體就不怎麼好,病懨懨的,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