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你跟我們節目組的成員說了,你比較瞭解的一些傳統文化技藝……

其中你提到了刺繡,正好我們節目這一期的主題就是刺繡,不知道王先生有沒有興趣來節目組做客?”

對方用到了做客兩字,那就首先排除採訪了。

之前王軒也給女記者何芸說過,他不太適合唱歌……想到這裡,王軒問了:“是去參加文藝交流的環節嗎?”

“是的。”周勇應道。

王軒再問:“哪一天開始呢?”

“七月一號錄製,七月八號播放,錄製日期正好二十天後。”

“二十天啊,那時間還算充裕。

其實我對刺繡瞭解的並不是很深刻,只是比較喜歡這類工藝。

上次你們過來的人說,如果答應參加的話,節目組會提前準備相關資料,是這樣嗎?”

“是的,這一次的文藝交流就只有友好的交流環節。

主持人會問的問題都會提前透露的,只需要上節目之前看一下資料,然後在節目裡聊聊自己擅長的主題知識點……基本上就行了。”周勇解釋。

得到了節目組比較重要的領導確認,王軒也沒什麼好猶豫的了,笑問了一句:“我只需要人過去就行了,其他東西都不需要準備嗎?”

“是的,吃住這些我們這邊都可以安排。

不過我記得王先生你人就在杭城,倒也省去了很多麻煩。”周勇笑道。

王軒也跟著笑了,有點懷疑節目組來找他,是不是有節約經費的打算……

“既然是這樣,那我沒什麼問題了。”

“……”

王軒答應之後,周勇便給他說了具體的時間地點,以及等會兒加王軒微訊,將這一期主體的相關資料發給他。

做完這一切後,周勇語氣裡多了一些輕鬆:“和王先生交流很愉快,既然你答應了,我也不用去找另外一個女生了……”

“嗯?”王軒神情一動,問道:“你說的,是和我同期採訪的,那個一次性說了很多詩句的古裝女孩嗎?”

“是的。那就不打擾……”

在周勇準備委婉掛電話的時候,王軒打斷了他:“周總你好,難道不能兩個一起邀請嗎?”

“每一期的邀請嘉賓名額都是有限制的,每名嘉賓代表著某一類群體。

王先生你代表的是當代年輕人,和那個女孩子的功能有些重疊了,所以不太適合兩個一起……”周勇解釋。

王軒敏銳地抓住了他語言中的特別之處,追問了:“那假如我和她的功能不重疊,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周勇也察覺到了一些異樣之處,先反問了:“王先生,你和那個女生認識?”

“是的,不僅認識,關係也還不錯……她估計也挺想做客節目的。”王軒回道。

周勇沉思了幾秒,開口道:

“其實節目組邀請的嘉賓名額也不是不能調整,只是需要每一個都具有代表性……如果王先生和她功能不那麼重疊,節目組也是可以考慮的。”

安靜兩秒,王軒心下一動,問了:“我去參加文藝交流環節,她去參加經典傳唱環節,可以嗎?”

“經典傳唱……這個。”周勇臉色有些為難。

王軒知道他為什麼猶豫,當下把自己的目的說了出來:“我知道節目組那個環節裡面,基本上都只會邀請文藝界的和娛樂圈的人過來。

假如那個女生可以演唱一首和刺繡相關的原創作品,這個環節可以多插一個進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