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還是比較排外,或者說更專注自己所做的刺繡型別。

聊到自己製作的型別,特別是拿手的繡被和屏風,整個人頓時健談了許多。

還直接拿自己做的杭繡型別,和其他幾大名繡的同類產品相對比,表示並不差。

發現王軒是幾人裡面最能插得上話的,黃麗萍對他的態度熱忱了起來。

說上三五句就要跟他聊一句,給王軒刷了好多存在感……

在主持人的特意引導下,眾人的話題,逐漸來到了湘繡和粵繡身上。

趙波教授還是和之前一樣,儘量把說話的機會讓給了其他人,頗有謙謙君子風範。

黃麗萍老人在話題轉移到其他型別的時候,也開始沉默淡然了起來,少有發言。

就對本地的蘇繡有些瞭解,還是做客節目前幾天臨時抱佛腳的範筱悠,也插不上幾句嘴。

這兩種刺繡,又變成了王軒和柳清茜的表演舞臺。

“湘繡是在太平天國以後逐漸發展起來的,特點是用絲絨線繡花,其實是將絨絲在溶液中進行處理,防止起毛……

多以國畫為題材,形態生動逼真,風格豪放,曾有‘繡花花生香,繡鳥能聽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的美譽……”

“粵繡的歷史也很悠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因為地處沿海,海運發達,明朝中後期的時候,已經揚名海外。

很多國外博物館都收藏有粵繡,十八世紀的時候在英國皇氏及上流社會極為流行。構圖繁密熱鬧,色彩富麗奪目……”

看著這兩位年輕人瞭解這麼多,場上的嘉賓,主持人,包括臺下的演員觀眾們,都漸漸的欽佩了他們的學識。

就算是單純為了上節目才去瞭解的,這種用心程度也是很值得讚賞了。

刺繡相關的歷史產品型別等逐一探討過之後,主持人的話題轉移到了眾嘉賓身上。

“趙老師,對於刺繡相關的產品,你最有印象,最喜歡的是哪類呢?”

“我比較側重灌飾畫這些,說到裝飾畫,每種刺繡也是各有千秋……”

“黃老師,那你呢?”

“比較喜歡我自己做的被子和屏風吧……”

“筱悠你喜歡哪一類呢?”

“我喜歡服飾,挺喜歡穿這類衣服的……”

主持人孟凱的目光落到了王軒身上。

之前王軒知識面挺豐富,看著也不是很浮躁的形象讓他印象不錯,表情也變得熱情了些,問了王軒相應的問題。

“我倒沒有特別喜歡和特別不喜歡的型別,主要還是看風格吧。

風格喜歡的話,產品一般都喜歡。”王軒笑回。

孟凱好奇再問:“那你喜歡什麼風格的呢?”

“偏唯美朦朧型。色彩不要求多璀璨,但要搭配比較和諧,有意境的那種。”王軒說著不經意的瞄了柳清茜一眼。

他突然發現,不管是對景物藝術品的欣賞,還是對於人的喜歡,都是有種一脈相承的內在邏輯在裡面的。

就像吃東西比較喜歡清淡點的,談感情的時候,大多數也希望相處的時候偏溫馨寧靜一些,別那麼折騰。

柳清茜感受到了他的目光,禮貌微笑的的表情裡,眼眸微亮。

除了對這個年輕人有好感,有時候多問問也容易產生節目亮點,孟凱笑著繼續道:

“話說對人對物的審美,一般都是有相似點的……王軒你有物件了嗎?”

“現在還沒有呢。”

“你希望你的物件,有你說的這些色彩嗎?”

“有一點。”王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