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被唐求反將一軍,但是褚縣長很高興。

談判談判,有談有判才對,自說自話可不行。並且以現在國家的整體趨勢是有資本有專案的才有話語權,看似強勢的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時,對能帶來巨大用工量和財稅的企業上有時候甚至達到卑躬屈膝的地步。

沒辦法,好的企業畢竟是少數,全國都在爭取。

這樣不平等地位之下,很多企業難免會待價而沽,或者順勢提出一些優惠的條件,這招數太常見了。

若唐求不提出一些困難,他還以為是騙局!

開始做企業,怎麼可能沒有困難?

“只要對我們縣的經濟發展有利,只要讓企業能夠儘快地投產並贏利,我們縣政府會提供百分之百的努力!說說看,小唐,你現在有什麼困難沒有?”

“我們在運上縣收購瀕臨倒閉的收音機廠,其實是解決了縣裡一個不大不小的負擔,對吧?而且現在VCD行業競爭激烈,在今年乃至明年,如果沒有迅速地搶佔市場,整個行業將會呈現大魚吃小魚的局面,不可能任現在這種無序競爭的情況繼續出現。

所以我們其實是冒著很大的風險的,那麼作為父母官的縣裡,能不能給我們提供一些資金、乃至稅收上的優惠?讓我們把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生產及擴充產能上去?”

這個要求也很合理,其實很多地方為了能夠讓外資投進來、留下去,確實是要給很大的好處甚至是賠本賺吆喝。沒辦法,大勢所趨,你不給別的地方也會給,在撈好處方面,外資企業可是確確實實地融入本土文化了。

但是私營及個體企業反而沒這個優惠,這就是它們生存的困境:向銀行貸款困難重重,地方優惠政策又沒它們的份,沒有絕對的實力根本競爭不過外資。

這種尷尬的境地直到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尾才得以緩解,這也是時代的陣痛:為了發展,民營企業家們做出的犧牲太大了!

對褚縣長來說也是這樣。如果是國家鼓勵私人創辦企業的八十年代,情況反而好一點;如果唐求現在是承包而不是收購,也可以以國有企業的名義給優惠,畢竟肥水不留外人田嘛。

可既然被收購了,還是私人,這優惠方面的力度就極為有限。

“小唐,現在的情況你可能也清楚,國家對於民營和私營企業的具體政策一直模糊。前年分稅制實施之後,作為縣裡,在這方面能騰挪的空間有限…”

很快地,他們已經進入鬥智鬥勇的狀態。

說實話,唐求對這方面也不是太知道,畢竟他前生主要生活在南方開放城市。開始時在生產運營圈子裡打轉,所以不可能接觸到資本財務相關的事;等到他後來進入企業高層開始掌管運作後,因為公司是大型集團化經營的,政策也很明確,基本不會有爭取優惠一說。

他不過是知道應該有這麼個事,抱著不要白不要的想法那麼一提而已。

“企業的初期發展非常重要,我的目標是在近期形成一個產值達到上億、容納上千人就業的大型企業!”唐求發出豪言,也是給褚縣長打氣。

“縣裡能做的,就是三年免稅、五年減稅,建築紅線1米外供水、汙水、通電、通路、通氣、通訊等基礎設施保證齊全,再多的就超出我們的能力了…”不知是受唐求感染,還是原本就有這樣的政策,褚縣長表態說。

唐求反正相信是後者,但對他來說這已是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