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求只能說了:“還好。”

在這一塊,他不想透露太多,畢竟一個要報考深圳大學的總經理,總讓人感覺不太靠譜啊!楚姐姐的融資款還沒打呢,別被他一說就反悔了!

可是魏學松竟然緊追不捨:“小唐要是考取大學了,這公司的事可怎麼辦呢?”

他這麼說了之後,楚海益也在認真地聽她儘管堅定地認為唐求背後一定有人,還是想親口聽他說,畢竟對她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投資。

只是聽起來,讓人感覺有不情不願的意味。哥作為一個高三學生,考上一個大學不是應該的嗎?

“魏叔叔,我覺得吧,一個成熟的現代公司,不應該是人治,而是應該透過制定良好的規章制度規範公司的運營。並且老闆應該自上而下充分放權,要相信員工的能力和創造力創辦公司不是一個人在單打獨鬥!

這樣,員工能夠很快地上手並且發揮出才智,老闆也能夠騰出精力去做他該做的事。所謂運籌帷幄,就應該是這樣,不然的話,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什麼事都要管,公司怎麼能夠做大?

所以我覺得吧,真正的好公司,應該是老闆在與不在一個樣,甚至老闆不在會發展得更好!當然,老闆也要不定期地糾正偏差、完善制度這個我會經常過問的。”

說得好!

魏學松鼓掌。

關於現代企業管理的思想,在國外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經驗了,在中國才剛起步。倒不是說中國的管理理論有多落後,事實上先秦時代中國的奴隸主已經能夠組織大量的奴隸進行合作化生產了,這可以說是管理的始祖。

上千年的封建史就是上千年的管理歷史,儒家的“仁政德治論”和“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目標都是中華民族璀璨的瑰寶。要治理這麼大的國家,沒有些理論怎麼行?無論是宏觀管理的治國學還是微觀管理的治生學,中國人都有創舉。

但是現代意義上的管理思潮真沒有,因為亂了一百多年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企業。

建國後實行計劃經濟,並不存在現代意義上的企業管理。

改革開放到92年南巡講話之前,自發型的工廠制管理佔主體,中國企業管理水平處於美國二十年代的水平,類似於美國的泰勒科學管理階段。

92年到98年期間,國家的經濟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國營企業為三角債所困,民營企業普遍有較強活力,企業管理理念也發生了變化。部分企業開始走向國際,企業管理理念也發生變化,各企業間的管事水平也開始拉開差距。

但這只是指沿海開放城市,內陸的很多大中小型企業還處在懵懵懂懂的狀態。可能很多有能力的企業家對管理自己的企業確實能夠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人而異,但是要形成現代管理制度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難免會摸著石頭過河。

而國外的先進管理制度雖然看起來好,也如洪水猛獸般衝進中國的企業界,但外國的東西畢竟水土不服,兩者的磨合要到二十一世紀才展現魅力。

所以說,現在是唐求能夠發揮的最好的舞臺,因為獨此一家,獨一無二。他憑藉超人一步的管理理念,一開始就發出耀眼的光芒。

魏學松平時也在研究中國的企業問題,也曾經在國企裡待過,太明白唐求說的意思了。只是超前一步是天才,超前兩步是瘋子,唐求的公司真能做到他期望中的那樣?

不過值得鼓勵,難為他小小年紀就有這種認識。

只能說,他背後人能選中唐求並把他推到前臺,是有眼光的,這是魏學松和楚海益不約而同的看法。

或許這個人有點用處?這是魏學松更深一層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