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真正的可控核聚變,我們真的成功了!”

最終或許是因為裴洪印對此裝置瞭解的更多,所以他率先回過神來,口中有些含糊不清的唸叨著什麼。

將眾人的表現看在眼裡,徐磊卻並未打擾他們。

畢竟在真正的可控核聚變面前,有如此表現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不過他還是喊了裴洪印一聲,向其詢問此裝置的部分實際資料:“裴老,儘快統計乾坤一號的能量輸出資料,是否超過三重積的能量盈虧平衡?”

在研究所的這臺核聚變裝置建成後,徐磊便親自為其命名為乾坤一號。

和科學島人造太陽專案的超環有異曲同工之妙。

至於他詢問的聚變三重積,正是判斷核聚變裝置能量的公式。

裴洪印聽到我徐磊的聲音。

整個人先是短暫怔了幾秒,隨即反應過來後連忙開口回答:“好的院長,資料應該很快就能統計出來。”

“其實就憑咱們乾坤一號的實際表現,基本已經達到了真正可控核聚變裝置的程度,這絕對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最大的成就。”回答完徐磊的問題,裴洪印像是想到了什麼,便又特意補充了幾句。

總之言語中滿是對乾坤一號的讚譽。

這時在場的其他科研人員,聽到裴洪印和徐磊兩人的對話後,思維也終於從對乾坤一號的震撼中的脫離出來。

相互發表著自己的感受。

“現在乾坤一號已經燃燒了將近十分鐘,這種成就是任何人都無法相比的。”

“它實在太穩定了。”

“沒想到徐總提出的這種複合形式設計會比傳統的託卡馬克裝置效能高出這麼多,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恐怕根本都不敢相信。”

“這才是真正的可控核聚變。”

“從今天起人類將徹底擺脫傳統能源結構的束縛。”

由於乾坤一號在設計之初,徐磊便嘗試讓它和星瞳進行對接,以方便今後打造出智慧化的聚變電站。

甚至在核聚變動力的飛船航母中都能發揮出巨大作用。

所以依靠星瞳很快徐磊需要的能量輸出資料便反饋了出來,而當大家看到上面的數字後,更是再次瞪大了眼睛。

“聚變三重積的能量輸入輸出比值居然超過了50,這完全能滿足建造聚變電站的需求,我們真的成功攻克出了可控核聚變技術。”

他們這些人作為核聚變領域的頂級科學家,自然很清楚這個數值代表著什麼。

要知道目前規模最大的託卡馬克裝置所能達到的能量輸入輸出比值也才0.7左右。

而到達30便能進行聚變電站的建造。

更不要說乾坤一號的輸入輸出能量比值已然超過50。

無論是誰看到這份資料,也必須要承認可控核聚變技術確實已經被未來科技所掌握。

以至於當裴洪印脫口說出這個數值後,在場所有人都被震驚的說不出話。

未曾想到乾坤一號的效能竟遠超過他們的預料範圍。

徐磊看到詳細準確的數值被計算出來,原本懸著的心也終於放下,接下來他便能正式把可控核聚變技術運用到其它領域中。

開始賺取影響力。

畢竟目前科技博物館進入上層空間的通道已經出現,按照他的判斷,差不多隻要湊夠可控核聚變技術展品所需要的千萬影響力,他說不定就能成功進入上層空間。

從獲得這座科技博物館,成為其中的便宜館主開始,徐磊便對其充滿了好奇心。

想弄清楚它的真實來歷。

尤其這些年在科技博物館的幫助下,他不但成為了全球最頂級的全能科學家,還真真正正的改變了世界。

如今可控核聚變能源被攻克,人類很快就會走出太陽系。

但他卻無法確定過快的發展對人類文明來說究竟是好是壞,若有一天人類文明真的和外星文明發生遭遇,事情的走向又會是怎樣一種局面。

儘管從人類文明誕生至今,發展始終是越來越快,可徐磊並不希望經他之手改變的人類文明出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