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吸乾了(第2/4頁)
章節報錯
老師也沒多說什麼,收拾著彈匣和槍,和雪明囑咐道,“每個標靶只打一槍,不管中沒中。我再說一次,你小心點,我沒帶避彈衣和頭盔過來,你不要傷到自己。”
“好,謝謝老師。”江雪明有樣學樣,和劉老師一起收拾裝備。
西格紹爾P220的載彈量只有八發,加長擴容匣也只能容納十發子彈。
五十七個標靶,劉老師準備了七個擴容彈匣,三個放進腰封的子彈袋裡,剩下四個都掛在胸部的MOLLE護板前。
這麼做的好處有兩個。
在前半程的複雜環境中,換子彈時他只需要往左手側腰封挨個掏出彈匣就能完成換彈動作,不會被狹窄的環境阻礙。
在後半程的坡道射擊,腰部的彈匣用光之後,不會妨礙他爬坡衝坡,胸口掛板離持槍手更近,能更快的換彈。
為了防止快速運動時彈匣掉掉落,儘管只有五十七個靶,劉老師還是準備了七十發子彈。
江雪明的SVI英菲尼蒂本來就是競技手槍,有擴容底託的彈匣載彈量是二十三發,他只需要帶三個彈匣就能完成全程的射擊,比劉老師少做四次換彈動作,三個彈匣全都能放在胸口,不用掛在腰上,SVI的握把有彈匣匯入井,換彈時間會更短。
撇開其他槍械人體工程學的設計——這就是五千美刀和一千五百蚊最直觀的槍械效能差距。
這位教練為了不落步流星的面子,在這次射擊測驗的安排上煞費苦心。
李老師坐在監控面前,看向各個隔離間的攝像機鏡頭,準備按下計時器。
“準備好了?”
江雪明也貼了過去,想看清老師的示範動作。
“準備好了。”
“開始!”
......
......
提神醒腦的汽笛聲響起。
監控中劉老師闖進了第一個房間,幾乎沒有任何停留,一邊走一邊開火,進入下個房間。
換彈動作偶有停頓,對剩餘多少彈藥的把握也時常有誤判。
但是他很快,非常快。
沒有任何停下腳步的意思,在狹窄的過道里穿過一個個小房間,保持移動的同時擊中目標。
從閉路電視中能聽見非常粗重的呼吸聲,要同時保持屏息射擊和快速移動非常難,對於第一次跑場,第二次就直接上手開火的選手來說,這組CQB運動絕不是什麼輕輕鬆鬆就能完成的事情。
衝坡時,他們能從噼裡啪啦的槍聲中,聽見劉老師胸肺喉口傳出氣喘如牛的嘶鳴。
風車標靶逐個傳出叮叮噹噹的動靜。
最終成績是兩分四十四秒。
五十七個標靶,命中五十三個,脫靶四個。
固定靶全中,在後半程中,劉老師似乎剩不下多少體力了,也很難保持集中力。那些跟著風車輪盤轉動的小靶子很難打中。
老劉喘著粗氣,面紅耳赤的跑回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