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繼續說道:

“所以星球本土和星鏈脫節很嚴重,星鏈上的那些人礙於面子,也基於利益交換,把一部分科技傳輸給了島鏈,但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真正實用的東西,人家是不會給你的。”

這句話說完,大家的情緒都還挺低落,他們得知了這一事實之後表示了憤慨,但也僅僅只是憤慨而已,他們並不會,沒有能力,也不可能出頭去解決什麼。

“你接著說啊,還有其他讓機械蜂巢繼續在末日中生存下去的措施嗎?你剛才說的那些,聽著也還挺靠譜的。”

“呵呵,靠譜嗎?你聽完就知道了。”

“按理說,除了會產生汙染氧的菌藻製氧之外,剩下能製造氧氣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溶解冰塊透過電解水製氧,比如電解水更進一步的高壓制氧,比如製造氫氣發電機組,再比如極端情況下用汙水製氧……

製氧的方法很多,但任何製氧辦法都有一個致命的缺點——製氧是離不開電力的。”

說到電力,在場眾人都沉默了。

電力是陳宴拿捏眾人的最強手段之一,是全機械蜂巢內所有人的軟肋,在天啟降臨之前,整個機械蜂巢的一切基礎設施幾乎完全圍繞電力工業產生,整個社會嚴重依賴電力來維持日常執行。

天啟降臨之後,可控核聚變反應堆下線,電力供應大權被陳宴一手獨攬,任誰在聊起民生相關產業的時候,一旦提及陳宴,都要氣短三分,就是因為陳宴掌握著整個機械蜂巢的電力供應,只要和陳宴起了衝突,陳宴僅僅是用“斷電”這樣的手段就已經讓人足夠難受,也足以讓人妥協。

——陳宴並沒有做過這樣的事,這是大家直到今天才對陳宴採取極端手段的原因。

自從他們知道陳宴是個情緒穩定,且腦袋正常,動機明確的人之後,他們才放開手腳開始搞事。

“當初關於這方面的討論開了一個將近一整天的長會,我沒到會上,是後來看了錄影,才知道問題有多難解決。

且先不說製氧或者啟動農業建設本身是否可行,僅僅說準備工作,就是一大難題——

誰去把管道建設在水下,又是誰冒著隨時被凍死的風險去往其他島嶼,冒著飢寒交迫的風險重啟採礦場,駐紮在其他島嶼管理工廠和流水線呢?

我們需要的可不僅僅是如此而已,我們還需要人去修復機械蜂巢——你們恐怕還不知道吧,機械蜂巢北側的一塊大型玻璃天窗已經發生了嚴重的凍裂,要是這塊玻璃爆了,至少有三個大區的人都要往其他位置轉移。

這事情現在都還沒人去做呢!”

眾人都對此噤若寒蟬,眼觀鼻鼻觀心,一時之間全都不接這個話茬了——

沒人想和這種麻煩事沾上關係,反正遲早會有人去做的,機械蜂巢這麼大,能人異士那麼多,還找不出來一塊補玻璃的了?

只有說話之人尚存三分良知,他接著說道:

“除了這些之外,等以後真能建了溫室大棚,還得有人去大棚裡頂著高濃度汙染氧打理農作物的,咱們是有口罩,但存量不多,總會用完的,到時候甚至可能還需要有人去人工處理堆肥,因為咱們目前沒辦法建成自動化流水線,機械蜂巢根本沒那個產業,產業都在島鏈的其他島嶼上。

至於收集海冰,這就又是一個辛苦活,還是那個問題——先前物流中心只作為中轉站而存在,而沒有相關產業,雖然有加工製造廠,但產業鏈缺失嚴重,不可能建造出能夠收集海冰的智慧機械裝置。

就連萬不得已才必須啟動的菌藻製氧,也是不容易做到的——機械蜂巢可沒有那麼多的隔離服,誰去下水收集藻類呢?

我所說的這一切,可都是九死一生的活!

——這一切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平常是不太難,可現在當真是要拿命去填的!”

頓時有人對他的言論產生了不滿,在場的各位在提及這些事情的時候總能保持充分的理智,同時表現出了絕佳的演技,好讓那些看似愚蠢的觀點讓其他人認為自己真的是這麼認為的:

“機械蜂巢有五十萬人呢,說多不多多少不少,總會有人去做這些事的!

你不知道陳宴已經發布了某種類似貨幣的東西吧?

以後等這東西流通之後形成了市場,自然會有人出賣自己的勞力。

機械蜂巢五十萬人呢!髒活累活有的是人幹!”

剛才拉低氣氛那人悻悻道:

“如果能這樣,就是最好。”

一個同伴用似笑非笑的語氣說道:

“我聽你這意思,還挺支援陳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