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人力是夠的……建設拓荒團大後方的人力是夠的。”

“剛剛說的那個中年人……吃苦倒不是什麼很稀有的品質,那時候大家為了找口飯吃,都能吃苦……他後來能出頭,主要是因為運氣好,還因為本身沒受過什麼教育,思想沒什麼束縛,什麼事都敢做,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拓荒團後方需要蓋房子,建裝置,需要苦力,中年人每次都報名,他雖然吃得多,但幹活賣力,從不偷懶——這似乎是每個亞裔的基礎品質,但艋舺裡的亞裔數量實在不多,所以這樣的品質顯得非常難能可貴。

中年人不但工作賣力,還不吝錢財,喜歡跟人交朋友,時間一長,認識了不少人,和拓荒團負責後方建設的某個專案代理人也熟絡起來。

後來,拓荒團擊破了島嶼深處海盜們的巢穴,海盜四散流走,有好些混進了戴斯島碼頭,混進了艋舺之中,那些日子艋舺裡混亂的很,幾乎每天都有兇殺案和劫案和更惡劣的犯罪事件發生。

那個時候,拓荒團已經將島上最後的抵抗勢力逼迫到島嶼最北邊的死亡火山,馬上就要進行最後的決戰,對艋舺的亂象實在無力治理,拓荒團在碼頭的代理治安官想了個辦法:

招攬一些拓荒團的編外人士,和他們簽訂勞務合同,讓他們承擔管理治安的職能,對他們進行監視,並讓他們參與幫助治理艋舺中的亂象。

此舉,從艋舺里人們的角度來看,不但得到了伸張正義的權力,還得到了金錢和因權力而生的社會地位。

從拓荒團的角度來看,不但對艋舺的亂象進行了管理,還不用擔心為這些編外人士的行為負責,兩者之間的勞務關係和一紙合同是劃清界限的最有力證明。

“那中年人也因此加入了治安隊……那時候不叫治安隊,那群被拓荒團招攬的中年人給自己的組織起了個名,就叫【艋舺】。”

韓猖一口一口抽著雪茄,眼睛眯成了一道縫,陷進了自己的回憶裡。

“一開始的時候,事情的確因此有了轉機——【艋舺】裡那些中年人手裡有拓荒團給的熱武器,做事就有底氣,雖然肯定有誤傷,但確實給逃進艋舺裡的海盜和悍匪們造成了不小的打擊。”

“我記得那段時間,人們晚上連夜路都敢走了,不會被人搶劫,也不會莫名其妙丟了身上的零件。”

“後來,事情就變了樣……”

“組織起來的【艋舺】以片區劃分管制範圍,這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安全隱患——有了熱武器的【艋舺】們推選出了各自片區的角頭,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艋舺】就變成了十分混亂的暴力組織,那是機械蜂巢內各個幫派的雛形。”

“拓荒團在徹底解放島嶼,扭回頭之後,發現【艋舺】已經發展到他們無法收拾的地步了……【艋舺】成為了打手,成為了一部分生意的代理人,其中的一部分生意甚至和拓荒團關係密切。”

這兩段描述之間明顯缺了一塊——【艋舺】在驅逐了混入艋舺的海盜和悍匪之後,到底是怎麼加入了艋舺內生意的管理,又在生意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有什麼樣的重要性。

韓猖明顯省略了什麼重要的事,他對那部分故事略而不提。

韓猖也明顯知道另外兩人看出了他的破綻,於是他快速把話題拉了回來。

“之前說道的那個中年人……他也是【艋舺】的一份子,只不過那時候【艋舺】裡的猛人太多,他還排不上號……不過這也算是他的運氣,因為後來排的上號的要麼進去了,要麼下去了,有好下場的沒幾個。”

“之前不是說過,這中年人和拓荒團當初那個小領導關係不錯麼。

在【艋舺】快速發展並腐化的那個階段,當初那個小領導就惹上事了:

他負責的一個採購專案沒有選擇一直合作的零件商,而是選了某個來到島嶼上的新零件商,不僅僅是因為新零件更廉價,還因為能夠吃更多的回扣。

第二天,他家裡人的浮屍就在艋舺下面被發現了。

那個時候在艋舺裡混的,雖然做的都是些見不得人的生意,但有些原則是要遵守的,比如禍不及家人。

那時候,混艋舺的人都知道,人都要混生活,有衝突在所難免,可人也都有家人,如果生意上的事情涉及到家人,那就是不死不休了。

大家都是出來討生活的,損失太大,得不償失,沒那個必要。

艋舺裡混的那些人大都有一個共識,就是有什麼事情要當面解決,如果禍及家人,就會被孤立,被看不起,以後就沒人會跟這人做生意了。

小領導的情況有點特殊,雖然他知道自己有幾個仇家,但對方事情做的隱秘,他即便有所懷疑,也無法找到確定的線索,無法確定具體是哪一家乾的。

這個時候,中年人站出來了。

他不但告訴小領導仇家是誰,還把對方的動機告訴了小領導:

對方就是之前一直合作的零件商,只不過他們有拓荒團的關係,其老闆是拓荒團一個副團長的小舅子,所以你即便知道了這件事也沒辦法,因為你是要靠拓荒團生活的,你是拓荒團的官員,而且人家掌握著你吃回扣的證據,你即便向團長揭發,也奈何不了人家。

小領導當時很絕望,因為這種情況,他真的只能忍氣吞聲。

但中年人告訴小領導,他可以幫他報仇,而且不求回報。”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