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

不同的人們有不同的立場,不同的立場決定了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向。

人類這種生物彼此之間是很難產生共情的,通常情況下,人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並在進行交流時把自己思考出的結果當做真正的答案。

可陳宴一一掃過下方的回帖,卻並沒有看到很離譜的回答,和前世完全不同的網路環境讓他對自身所存在的世界再一次產生了錯覺。

帖子的二樓:

《人類不是機器,情緒不能模擬,如果純粹的數學能夠得出最正確的答案,我們的世界和計算機程式構成的世界有什麼區別?》

被頂到最高的帖子二樓的點贊數量,甚至超過了一樓主貼的點贊數量。

二樓的回帖也大多是贊同一樓主貼的觀點,雖然也有質疑,但聲音較小。

在二樓的回帖中,鮮少有人抖機靈、開玩笑或是毫無道理的反駁。

陳宴所看到的,大多是非常理性的討論。

二樓:《是否正是因為我們所在的其實是程式編輯而成的世界,所以程式模擬出的亞楠市未來才會無限趨近於【威廉·亞當斯集團的統治帶來亞楠市的毀滅】?》

二樓的樓中樓1:《不,我們的世界絕不是程式編輯而成的,不符合邏輯的事每天都在發生,完全沒有道理的事情也佔據了我們生活的很大部分,如果這樣的》

對二樓的樓中樓1的回覆1:《主觀意識注意到的現象和事實是不可用於參考的,因為和客觀事實相差太遠。》

對二樓……回覆2:《資料世界無法作為判斷世界真實與否的參考,物理基礎才行。》

對二樓……回覆2的回覆1:《數學本身是物理研究的工具和手段,是以物理基礎為基礎的,所以,透過數學邏輯推理出的答案,其本身就適用於判斷物理現象——比如世界的存在現象。》

……

二樓中的回覆大概有五百多頁,陳宴大致掃視過去,發現大家大都在和平的發表自己的意見,雖然也有略顯激烈的爭論,但並未上升到人身攻擊。

他對這五百多頁中的大部分IP地址追根溯源,發現這五百多頁裡面IP的使用者大都可以歸納成“知識分子”——這些人裡面,文化水平最低也是學生。

陳宴在若有所思中看向三樓。

在看細看之前,他首先追溯了三流中大多數IP地址,並發現,三樓帖子和回覆者大都是舊城區、下城區和工業區的IP。

那代表亞楠市的大多數人。

整個三樓的點贊量雖然不多,但回覆量多得出奇——足足比二樓多出一小半的回帖。

三樓:《無論如何,威廉·亞當斯集團不是什麼好東西,他們拿廉價的貨物誆騙了我們,得到了我們的選票,他們的代理人被我們抬進議院,可即便在他死前的那一天,也並未兌現當初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