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砸筺、搶板、絕殺!【7.2K大章節,求訂閱!】(第1/8頁)
章節報錯
就在國際男籃世錦賽如火如荼開打的時候,一家名為basketballplayerranking,簡稱“bpr”的網站正式上線。
因為這個時空的caa比歷史上進入nba早了整整6年多時間,產生了大量不可預知的蝴蝶效應。其中一個就是“bpr”的誕生。
“bpr”簡單地說,就是對nba球員的一項排名。它名義上是一家非官方的民間愛好者自主建立的,但背後推手其實是caa。
“bpr”的宗旨是,科學合理、中立客觀地為現役籃球運動員設定一個排行榜。這句話顯然是具有噱頭的,因為籃球是一項團隊運動,既然是團隊運動,就無法做到類似網球、乒乓球這類個人運動員一樣唯戰績論,自然無法做到絕對的公平公正。
所以,“bpr”設定出了一套複雜的評價體系,評價專案包括個人資料,球隊戰績、關鍵球、效率值、獲獎情況等等,再按照標準不同的權重演算法,計算出球員的最終戰力,以此排名。
而球員參加的其他世界性比賽戰績,比如世錦賽、奧運會也會獲得一定權重,納入到評價專案中去。
“bpr”上,有多個榜單,基礎榜單相對沒有爭議,有球員得分榜、助攻榜、籃板榜、蓋帽榜、搶斷榜、per榜,因為這些都是硬資料。
而最重要的戰力排行榜相比之下就有一定爭議了。球員戰力是透過不同緯度的評價專案經過一定權重比計算而出,每一場比賽的勝負和表現都會影響球員的戰力資料。
caa在幕後推動這個榜單目的很簡單,就是製造話題,提升熱度。但為了讓這個榜單在普通群眾中具有可信度,它的戰力計算就必須合理,為此他們請了不少專業人員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開發,才搞出來的這套演算法。
透過對以往賽季球員的戰力測試,基本上能夠達到公平合理。
比如,湖人三連冠時期,奧尼爾的戰力排行始終在第1,科比則在14名到11名之間浮動。而著名的01賽季季後賽期間,艾弗森的戰力排到了第3!
相比於傳統的per值排行,戰力評價系統考慮了關鍵球、隊友實力以及帶動隊友能力、參賽場次、季前賽和季後賽表現,傷病等等因素的權重比,相比之下要更加全面。
這個排行榜剛剛推出,遭到了一些球員的嘲諷。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在排行榜上的名次太低了。
因為新賽季還沒開始,“bpr”戰力排行資料依據的還是剛剛過去的0506賽季資料。
“剛剛過去賽季,戰力排名第一的人特麼竟然是蒂姆鄧肯。”
“科比排名第8?單場81,前三節62的表現,才排第8?這太荒謬了!毫無疑問,他就是這個賽季的第1名!”
而剛剛獲得了總冠軍的韋德和奧尼爾,一個排在第5,一個排在第10。
奧尼爾可算被氣炸了,“這個排行榜就像鳥屎一樣,一點都不可信!”
不少球員紛紛跳出來抵制。
這也是caa不以官方的名義搞的一個重要原因。
民間的排行,球員抵制沒什麼卵用。
但毫無疑問,這個榜單一經推出,就在球迷群體中引起了巨大反響,國內外許多籃球論壇都開始熱烈討論這個榜單。
總得來說,球迷們覺得這個榜單還是必較靠譜的。
至於球員認不認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就行了,管你當事人認不認可?誰特麼不希望自己的名字是第一個?
而現在正在征戰世錦賽的連鋒排在第49位,排在基裡連科的後面。
他的名次已經算是比較高了,甚至在一些球隊的當家球星之上。主要就是因為他在關鍵時刻的那兩個絕殺球,對戰力的加成很高。
姚明更慘,因為他上個賽季僅僅出戰了57場比賽,戰力排在第47位,與他現在的咖位嚴重不符,甚至在本華萊士後面,而麥迪更是排在了50名開外。
季後賽的表現佔的權重更大,所以對於那些沒有打進季後賽的球員來說,戰力排行相對比較靠後。而儘管這樣,一輪遊的科比還是排到了第8,所以才讓奧尼爾不滿。
不過下個賽季開始就不會有這些問題了,因為從下個賽季開始,排名都是浮動的實時戰力,24小時內浮動更新,不能出戰的球員直接被排出排行榜。
……
連鋒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第三節開始,首發只打了五分鐘,華國隊的速度就明顯下降了不少。
這種下降是致命的。
更致命的是,連鋒在詹姆斯和韋德的輪番消耗之下,體力嚴重下降,第三節中段不得不提前下場休息,而姚明在第二節後半程休息沒多長時間,便又在第三節上場了。
當連鋒下場休息後,美國隊的緊逼一下子變得更加猛烈。
孫悅開始持球,儘管他還能將球帶到前場,但此時的美國隊不僅緊逼持球者,無球者同樣被追得死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