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閉幕以後,連鋒的日子變得有些閒適起來了。說到底,他還是一個運動員,上節目也好,接代言拍攝廣告也好,都可以,但如果沉溺其中便不太好。當然,他現在可以不必在乎訓練帶來的提高。

系統帶來的技能始終在那裡,所以無論自己的能力再怎麼生疏,下限都在那裡,等到了新賽季開啟,一邊打幾場季前賽也就能恢復過來。但他畢竟是習慣了打籃球的生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打球也是消遣。

奧運會結束後,採訪也好,上節目也好,能推則推。雖然說上綜藝之類的活動能帶來一些收入,但他倒是不太在乎那些可以稱為“微薄”的收入了。

從拿下奧運會的金牌以後,他的商業價值又進一步。從實力上說,他是華國的籃球之神,而從商業價值的角度上來說,他已經同樣達到了芝加哥滷蛋在美國的高度。

鋒影系列已經賣斷貨了。

安踏也已經坐穩了世界第三寶座。尤其在歐美市場上,鋒影3已經連續幾周成為銷量冠軍的產品。而藉著這股風向,安踏公司持續輸出,也成了nba官方排名前幾的贊助商。

當然,這些nba與商業相關的知識也是卓美給他科普的。

很多人提到耐克在nba的影響力,認為耐克的簽約運動員更容易拿到冠軍,這種說法到底對不對連鋒不知道,但是他知道nba官方合作品牌中,有近一半的品牌來自華國,哪怕耐克是最大的贊助商,也不可能比所有華國品牌加起來更多。從資本的角度上看,作為華國球星的他,商業價值也早就遠超穿著耐克球鞋的其他明星。

當球星哪有當商人大佬過得滋潤。尤其是有了資本以後,不用負責任,錢滾錢就能舒舒服服地賺錢。但是籃球更有意思不是嗎,現在的他已經拿到了一個球星可以拿到的所有有分量的獎項,mvp、fmvp、總冠軍……但還不夠,還能拿更多的大獎,直至創造歷史。

當然,還有那個傳奇任務,解鎖下一個領域的系統……嗯,退役以後的生活呀……

說到傳奇任務,連鋒倒是在前幾天接到了一個新的任務。

“籃板狂徒:單場拿到30個籃板。”

說實話,接到這個任務的時候,饒是他也有些吃驚。

畢竟……他的位置基本上在1到3號位上浮動。說到搶籃板,倒是不見得沒有這個能力,但是怎麼說呢,真要去搶30個籃板,整個陣型恐怕就亂了。雖然說以自己目前的咖位,真要任性一把也不是不可能……

但,總之這個任務不是什麼好任務就對了。

休息了幾天後,事情被他炮竹腦後,回到正常生活上來。期間參加了兩場姚明舉辦的慈善比賽,然後一晃就到9月份了。

隨後一件事情打亂了他的節奏,讓他不得不提前飛往美國。

是合同的事情。

和許多球隊奪冠後原地解體的規律一樣,黃蜂隊也逃脫不了這個魔咒。

至於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其實和奪冠的普遍原因有關。

因為工資帽的原因,每一支球隊想要從聯盟30支球隊中脫穎而出,殺入季後賽,那麼除了球星以外,必然會有那麼幾個低價高能的傢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那些低價卻打出更高價值的人才是球隊奪冠的基石。

而這種情況在小球市的奪冠球隊中表現得更加明顯。一個小球市的工資總額本就偏少,那麼球隊裡往往有好幾個人拿著底薪打著高能表現。

毫無疑問,黃蜂隊就有好幾個這樣的球員。而奪冠更加抬升了他們的身價,當他們的合同到期以後,自然會迫不及待地尋求更大的合同。對大多數球員來說,打球只是一份工作,真金白銀才是實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