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海運香不香,皇后響不響(第1/2頁)
章節報錯
吳浩的想法是:
若戰場局只限於江淮以南,也即是說,純取一個防禦的姿態,那麼,騎兵的作用,或許還不是太大;但若欲爭衡於江淮以北,則一支強大的騎兵,絕不可少。
一支軍隊,騎兵未必得是主力,但就兵種構成而言,再說一遍——絕不可少!而且,就數量而言,騎兵的比例,亦不可太低。
野戰,對陣金國的重灌騎兵,因為對手裝甲雖厚,但靈活性相對較差,經過嚴格訓練的步兵,或許還有剋制反殺的機會;但對於蒙古倏前倏後、出沒不定的輕裝騎兵,單靠步兵,再精銳,也只能抱頭捱打,一定要步、騎配合,才有取勝的可能。
南宋的騎兵是弱,但正因為弱,才要加強;培養騎兵的成本是高,但正因為高,才要想辦法降低成本。
目下,西夏道路斷絕,本就不可靠的貨源,基本中斷;金國,一來是敵國,二來,自從牧場被蒙古佔領後,金國自己的馬都不敷用,即便宋金不處於戰爭狀態,也沒有多餘的馬匹拿來貿易了。
目下,蒙、宋並非敵國,蒙古多馬,少錢、糧;宋少馬,多錢、糧,彼此如何不可貿易?
而且,還得抓緊——等到蒙、宋交兵,再想貿易,就晚了!
史嵩之的思想,本就有“聯蒙抗金”的因子,眼中已放出光來,“丞相,長風的想法,我以為可行!”
“可是,”史彌遠沉吟,“咱們同蒙古,隔著金呀?這個道路輾轉,比同西夏貿易還麻煩罷?”
史嵩之一時語塞,看向吳浩,“長風,這上面,你有什麼想頭?”
“丞相,子由兄,我的想法是——海運。”
史氏叔侄都不由輕輕“哦”了一聲。
彼時,金國南遷,中都(即北京)、河北已沒於蒙古,同時,蒙古的勢力也已經深入遼東,也即是說,蒙古的“出海口”,已經打通了。
還有——
“還有山東,”吳浩說道,“名義上雖歸屬金國,但也就是個‘名義’,咱們同蒙古貿易,海船南北往來,金人其實無力阻止。”
史嵩之輕輕擊掌,“確乎如此!”轉向史彌遠,“丞相,我看,這件事情,很值得試一試!”
史彌遠默謀良久,終於點頭,“好,那就試一試。”
吳浩、史嵩之齊聲,“是!”
“這件事,我就交給你們兩個,你們好好商議,先拿一個章程出來。”
吳浩本沒想叫史嵩之也摻和進來,但轉念一想,有史二公子在,自然要錢有錢、要糧有糧、要船有船,於是毫不猶疑,再同史嵩之齊聲,“是!”
“但我要提醒你們,別把事情看的太容易!別的不說,馬匹是活物,更是嬌脆的畜生,其運輸,可不比尋常貨物!大批馬匹循海路南下,即便只是自河北至淮東,也有二三千里的路,這樣的事情,開闢以來,還沒有人做過,你們的章程,一定要仔細!”
嘿,果然不愧是獨掌朝政十一年的權相,很有點見識嘛!
“是!謹遵丞相訓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