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風初靜,人不定,夜殺機(第1/2頁)
章節報錯
雲門寺在望,車子停下,簾子掀起,裡頭的吳知古喊了聲,“阿莒!”
趙與莒過去,吳知古低聲說了兩句什麼,趙與莒點點頭,回來對吳浩說道,“吳大哥,我先送姊姊回觀,吳大哥和貴綱紀晚一步入寺,可好?”
一路說說談談的另一收穫,是在吳浩的堅持下,趙與莒對他的稱呼,由“吳將仕”改為“吳大哥”了。
吳知古的要求在情理之中,到底男女有別,若她與吳浩同入寺,未必不惹出什麼閒話來,而吳浩本是過來做探子的,也不欲過於引人注目,“當然!如是,就暫且別過了!”說罷,對著車子深深一揖。
吳知古微微一笑,欠一欠身,放下了簾子。
吳、趙姊弟進去後,吳浩又等了兩盞茶的時間,方才入寺,先找到知客寮,說“先君託夢,要我替他做幾壇功果”,云云。
時已向晚,知客僧本來已在摸魚,準備下班,見來了生意,精神一振,趕緊一邊喊道人奉茶,一邊跑去請了監寺出來。
說明一下:
所謂“道人”,不是“道士”,而是寺廟的傭工,是俗家人。
“監寺”,不是寺廟一把手,而是主管庶務,算是財務負責人;一把手,是方丈或者住持,兩宋時代,一般稱為“長老”。
監寺盛讚吳浩“孝感通天”,吳浩則問道,“長老可在?容小可頂禮。”“頂禮”啥的,自然是客氣話,意思是,叫你們經理出來,咱見個面吧。
吳浩認為,上乘宗若真以雲門寺為根據,所勾連者,只能是長老——只同中層幹部打交道,用處不大;所以,要親眼看一看,這位左佛右魔的長老,到底是何許樣人物?
監寺卻以為,這位客戶要長老來替他住持壇場,陪笑道,“敝寺長老雲遊在外,總得過些日子,才能回寺。”略一頓,“好叫大官人得知,敝寺的首座,也是一等一的大德,由他來主持尊君的壇場,也一般的是大功德呀!”
首座是長老的佐貳,算是業務副總裁。
吳浩不由失望,不過,請和尚做法事,指定某某為主持人,還是比較少見的,他不好堅持,只能懶懶的點點頭。
監寺又請問,這個法事,是到府上去做呢,還是在寺裡做?
當然是在寺裡做啦。
這樣,到時候,老子可以借這個由頭,再過雲門寺來,探查一番。
於是議定費用,下了一半定金。
太陽已經開始下山了,自然不好教客戶連夜趕路,於是,安排齋飯、客房、洗沐——這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飯後,吳浩出了客房,負著手,踱著方步,一殿一閣,慢慢的走過去——此謂之“隨喜”。
名為瞻仰寺廟,實則:其一,觀察形勢;其二嘛,找一找,“遠岫觀”在哪裡?
“其一”暫時沒看出啥名堂來,既沒見哪座房子,有特別的警戒,像囤積兵器甲冑之所在,也沒見有武僧一類人物“呼兒嗨喲”的練習技擊。
反倒是晚鐘聲悠揚,晚課聲朗朗,一派佛門淨地景象。
“其二”卻是被他尋到了,選佛場之後,已接近雲門寺的北垣了,竹叢花木掩映之中,一所精緻的小院子,若不是門楣上懸了塊“遠岫觀”的匾,決計想不到,這個小院子,居然是座道觀?
此時此刻,裡頭的道裝美人正在做什麼?或者,還是道裝嗎?會不會……嘿嘿,嘿嘿。
心裡頭癢癢的,卻不好靠的太近,遠遠的下死眼“隨喜”了一會兒,掉頭回了客房。
此時,太陽堪堪落山,西天餘暉猶在。
在客房裡捱了個把時辰,外頭隱隱傳來“噹噹”兩聲;過了片刻,再“噹噹”兩聲;移時,第三次“噹噹”兩聲。
這是木棒連擊鐵牌所致,是“報曉頭陀”在打更報時——二更天了。
即,亥初,晚上九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