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寒就想要那個玉洗端硯,別的根本不放在眼裡。

撿漏,撿漏。

雖然這種做法,有點放不上臺面,但這也是行業的規矩。

就算方寒不撿,別人也會撿。

反正就是不可能有人告訴老頭,這裝大料的東西,值數百萬。

方寒當即拿出500塊錢,給了老頭。

本來想多給點的,但方寒也怕老頭多疑。

要500就給500好了。

老頭也是特別的高興,1塊5一個肉夾饃,賣幾天也賣不到500塊。

重新弄個攤子,也花不了幾個錢,反而還賺不少。

方寒跟著笑道:“大爺,那這個攤,包括所有的東西,都是我的了,不過您也別多想,我不會在這裡擺的,我去別的地方擺!”

老頭也笑道:“行,你就都拿走吧,做肉夾饃的配方,我也給你寫下來了,你照著做就對了!”

這老頭的心眼是真不錯。

方寒心裡也記住這老頭了,有機會的話,他一定會補償這老頭一些好處的。

謝過之後,方寒推著攤子,快步的離開了。

這還是他前世今生第一次撿漏,心裡特別的激動。

走出很遠之後,他還不時的回頭看看,怕老頭反悔追上來。

他這一路也沒閒著,不值錢的東西,直接就扔掉。

肉跟餅全都送給路邊的清潔工了。

最後連三輪都給扔掉,就拿著那個玉洗端硯,直接打出租回到昨天兌下來的店鋪。

迫不及待的開啟燈,拉開窗簾,便開始仔細的鑑定了起來。

整個硯臺有一尺長,半尺寬,硯頂橢圓口,硯底磨砂平。

唐代對硯臺的使用以及製作都非常的考究。

甚至到了宋代,都在延續唐代的硯臺風格,與製作工藝。

尤其是在盛唐時期,文人墨客比比皆是,擁有一方好的硯臺,絕對是有地位,有身份,有學識的象徵。

而這塊玉洗端硯之所以名貴,根本的原因在與它的選料。

唐代的硯臺,最好的當屬三彩端硯,採用的瓷器燒製技術,製作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