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這個首日成績在近些年的華語片中,只能說還算可以。

目前華語電影在韓最近十年的記錄,是40萬人次。

以《情書》的質量和口碑,最終觀影人次過40萬應該不是問題。

華語電影已經快要淡出南韓人的視線,如今想再重新獲得他們的關注,是比較難的。

如果《情書》只是獲得40萬觀影人次,摺合軟妹幣大約1400多萬。

以這部電影的質量和南韓的市場,這個票房其實並不算多,只能說中規中矩。

第二天。

不只是在港臺,《情書》在南韓的票房果然也逆跌了。

這部電影內斂、含蓄的特質,剛好切中了東亞文化圈的文化特點。

如果在日韓的票房都起不來,就更不用指望北美和澳洲的票房了。

兩天後的5月25號。

《讓子彈飛》劇組舉行了開機儀式,燒香拜佛。

其實江述並不愛整這些,比如拍第一部《壞小孩》時,就沒舉辦這儀式,直接就開幹了。

但這次不太一樣。

劇組裡的影帝影后們,在娛樂圈混了幾十年,他們早已經習慣了開機前燒香拜佛,圖個吉利。

江述便尊重了他們的習慣。

反正大家一起拜一下關二爺,準不會有錯。

不拜的話,他們中反倒會有人有意見。

這一天,《情書》也正式在日本登陸。

這是江述最寄予厚望的海外市場。

《情書》在日本的票房,保守估計,至少能佔去海外市場的六成以上。

最終,日本首日的票房也沒讓江述失望,當天收穫6680萬日元,摺合軟妹幣336萬。

“剛從電影院出來的我,始終無法忘懷這部電影,大家不要錯過《情書》!”

“《情書》是我今年看過的最好的電影!”

“我想再看一些和《情書》相似的華國電影,有推薦的嗎?”

“江述君,斯國一!!”

“……”

與此同時,《情書》的相關話題,直接登上了日本推特熱搜,一片讚譽聲。

在日韓港臺四個市場,日本的口碑是首日最爆的。

客觀原因是,日本的人口基數最大,觀影人數最多,首日口碑發酵的自然最快。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日本文化中向來就有“死亡崇拜”的特殊傳統,。

死亡美學、物哀之情也一直都是日本整個社會極為推崇的審美理念,而《情書》正好拍出了日本人這種獨有的集體審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