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老道士心裡藏奸!

紀淵心念閃動。

他翻過黃粱縣的卷宗與地方誌,

結合大略的史料,

以及前後兩次入夢墜龍窟。

不難猜出靈素子為何忽然提及剿匪之事。

早已皈依怒尊的老道士,無非想借此作為籌碼動搖趙如松。

如今正是大業朝氣數將盡之時,那位煬皇帝被困江都,政令不出中央。

過不了兩三年,便為一無名刺客手持冷不防,當眾斬殺於望江臺。

再之後就是司馬門閥篡位奪權,自行稱帝。

太元道、長白道、離陽道……各座城頭立時豎起大王旗。

由此開啟群雄逐鹿,爭奪龍脈歸屬的烽煙亂世。

也正是因為,大業走到窮途末路。

煬皇帝三次大徵勞民傷財,致使死傷高達數百萬之巨。

所以,即便是號稱天京門戶,扼守要道的營關大城。

仍然免不了受到那些佔山為王,扯旗劫道的強梁大寇日益侵擾。

尤其是營關之外,崇山峻嶺連綿成片,好似重重關隘。

且四通八達,商路繁盛。

既是天下之中,又是皇朝糧倉。

對於那些綠林強梁而言。

堪稱是打家劫舍發財揚名的一處好地方。

官兵一來,只往山中躲去。

官兵一走,率眾呼嘯如風。

換作太平年景還好,營關周遭駐紮重兵。

落草上山的大賊強盜不敢冒犯,自能保境安民。

可現如今情況變了,各地烽煙四起,爆發大災大亂,朝廷兵力匱乏。

數萬流民與幾窩賊軍混雜肆虐,聚攏成群,坐大成了三股勢力。

也就是兇虎盜!登雲嶺!飲馬寨!

每一支打出名號的大寇匪患,都有不下數千人搖旗吶喊,以壯聲威。

懂得武功招式,騎馬射箭的好手。

或多或少,亦有七八百餘名。

軍械、甲冑、戰馬,更是一樣不少,沒比官兵差到哪裡去。

自趙如松就任營關守備以來,這三股匪患氣焰囂張,不止洗劫周遭城寨。

踩踏田地莊稼,少了茅屋瓦房,強行逼迫農戶落草。

又將來往商道攔截設卡,公然索要買路錢。

全然沒將大業朝的王法威嚴,放在眼裡。

這是營關守備趙如松一塊心病。

靈素子故意從此入手。

可見他是盤算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