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

鵝毛飄不起,蘆花定底沉。

秦無垢娥眉揚起,似是有些驚歎於天地造化之玄奇。

長萬里、寬八百的滔滔大河,卻連輕如鵝毛、蘆花也無法漂浮,這是何等景色?

更遑論,那位一劍斬出萬千支流的上古大能。

細想起來,其神通手段更是莫測。

遺憾的是,此世靈機衰竭,末法來臨,難以重現往日仙道輝煌。

“小冤家,你不是自稱讀書少麼,如何說起這些過往掌故,便就信手拈來?”

秦無垢勾起嘴角,似笑非笑問道。

“讀書少,才要多讀書。我又不考科舉功名,只求一個見聞廣博。

所以儒門經典一概不通,平時只看旁門雜書。”

紀淵笑了一笑,坦然答道。

“那你繼續說下去,我很喜歡聽這些。”

秦無垢眼波流轉,不知究竟是對故事有興趣,還是對這個人有興致。

“墜龍窟是外因形成的小洞天,七百年前大業朝,發生營關墜龍。

後來天降血雨,爆發瘟疫,近十萬人先後死去。

據說煞氣沖天,化為覆蓋百里的濃重黑雲,數日不消。

當時在位的煬皇帝被困在江都,哪裡顧得了這個。

加上天下烽煙四起,最後竟是無人能管,逐漸形成極為兇險的葬陰地勢。

等到七月初一的鬼節時分,受到牽引,道則交織,化為一方上三品洞天。”

紀淵翻動卷宗的動作略微一停,聲音不疾不徐道:

“此後此地沉淪陰世,始終不見蹤跡,也無人發現。

直到近段時日,黃泉改道,這才將其沖刷出來。

因而,墜龍窟比起第一種更為複雜。

想要完成掌控,必須深入地勢中心,尋到中樞之靈。

倘若不夠了解詳情,行差踏錯,等同置身於死地。”

這也是白含章為何會找上他的原因。

上至欽天監,下到北鎮撫司,人人都知道紀淵有一雙通幽靈眼。

勘探山川地勢,辨認吉凶格局,最離不開這個。

“原來如此,你讓孔縣令拿來卷宗,其實是為了蒐集墜龍窟的線索?”

秦無垢眼中閃過恍然之色,輕聲問道。

“更準確一點說,是拼湊七百年前營關墜龍的背後真相。

可惜七百年過去,滄海化桑田,尤其還經歷過百蠻入主中原,燒殺搶掠之禍。

那些地方縣誌、族譜都受到嚴重毀壞,無法一窺來龍去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