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是一家人,不說客套話。

侄兒前陣子剛抄撿完萬年縣,家底殷實得很,開銷用度無須操心。

再說了,這麼大一座宅子,總要有個可信可靠的人打理。

二叔若不幫這個忙,難道還要我去尋外人?”

紀成宗思忖片刻,似乎覺得有些道理。

再看了眼暗自垂淚的自家婆娘,心裡輕嘆一聲,遂不再推辭。

外城的衚衕院子,多是龍蛇混雜,少有清靜日子。

而且鄰里之間捱得也近,不乏下流的賤胚子聽牆根。

偶爾夫妻敦倫,都怕叫人聽見。

相較之下,內城的宅子亮堂。

地方寬敞,住著也舒服。

“大哥九泉之下若能看見,必定會感到無比欣慰。

咱們遼東紀氏終於能在天京自成門戶,開枝散葉了……九郎,給紀家長臉,光宗耀祖了!”

紀成宗跟著自家侄子逛了一圈,最後來到後院的家祠,望著神龕牌位,動情說道。

“以後的路還長著,二叔好生享福就是。”

紀淵回以微笑,柔聲道。

“只要你平安無事,早些結婚生子,二叔就滿足了。

如今我在南衙沾你的光,深受上官看重。

最近黑龍臺準備提拔一批百戶,徐百戶說我機會很大。”

紀成宗長舒一口氣,感慨道。

官場之上果真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他在南鎮撫司默默無聞十幾年。

若非九郎嶄露頭角,名動天京,贏得黑龍臺兩位指揮使的賞識。

自己這輩子恐怕也就止步於總旗了,哪有拔擢的機會。

“二叔文書案牘做得好,足以擔當百戶之位。

南衙不比北衙,要外派苦熬資歷。

監察百官,收集軍情,拱衛天京,才是重中之重。”

紀淵並非虛言奉承。

二叔紀成宗確實很擅長案牘之術,靠著從浩如煙海的卷宗文書裡發掘線索,屢有立功。

若非沒個背景,也使不了太多銀子。

再加之武功不高,早該升官百戶。

“埋首案牘看死書罷了,沒甚厲害。

九郎你才是前途無量,北衙建成以來,何曾出過十五歲的百戶。

我聽別人講,太子殿下很看重你?是也不是?”

紀成宗左右環顧一圈,悄聲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