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有言,春見曰朝,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

最開始之時,天下諸侯、群臣百官面聖都在清晨。

所以被稱為“早朝”。

其又有大小之分。

平素奏事議政為小朝會,乃是每日例行之常事。

一般卯時就要起來洗漱,穿戴官服,前往皇城宮門前等候。

正所謂,五鼓初起,列火滿門,將欲趨朝,軒蓋如市。

意思是五更時分,便有小吏敲響官街鼓,開啟各座坊門。

文官可乘轎,武官能騎馬。

前者要正三品,後者得正四品。

人道皇朝的法統下,並非君王才有勤政的說法。

百官也不可懈怠。

按照景朝律例。

內外官員應點卯而不至,笞二十小板。

若無故缺席三日以上,罪加一等,杖打一百大板。

當差尚且如此,更遑論上朝了。

大統六十五年秋,立冬之前最後一場大朝會。

人聲鼎沸,熙熙攘攘!

一頂頂打著旗牌的軟轎,宛如上元節小河裡流淌的各色花燈。

沿著四面八方的高門府邸匯入御道,齊齊湧向皇城腳下。

為首者,自然就是朱紫官袍的六部大員,內閣宰執了。

他們從轎子裡頭出來,站在長達十九里的御道起點。

於此處轉身回望,或者登高遠眺,可以窺見一條極為壯觀的中軸線。

九經九緯前朝後市,融入堪輿風水的天象格局,莫名有股子磅礴浩蕩的巍然厚重。

即便是五重天的宗師,行於其間,也會隱隱感覺到似有若無的壓制氣息。

好似走在別人家的屋簷下,平白矮了一頭。

據好事者傳言,天京三十六坊的規整佈局,乃是出自於欽天監之手。

既是一等一的風水格局,也是厲害到沒邊的驚神大陣!

能夠鎮壓宗師!

“今日的大朝會,規格應該是近二十年來最高了。”

人流長龍的末尾,一名八品小官與好友交頭接耳道。

皇城門外。

豎著兩座牌坊。

文官、武官涇渭分明。

好似隔著象棋的楚河漢界,分列兩旁而立。

兵部、刑部一眾大員面無表情,位於左側。

禮部戶部翰林院等衙門,則前後有序站在右邊。